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澄清李鴻源視頻?經濟部又發欺騙新聞稿


這幾天網路上瘋傳一個視頻,為李鴻源由越南回台,指出在台灣裝一支離岸風機的錢在越南可以裝三支。該15秒視頻連結如下:


次日能源局馬上發布澄清稿,澄清稿說:

經濟部鄭重澄清,我國目前離岸風場水深介於20到50公尺,建置與運維都是近海海事工程的規格,當然與越南離岸風場棧橋式施工案例有極大差異,潛力場址部份案場水深更接近50公尺,單機裝置容量為8~9.5 MW,容量因數約45%,海事工程困難度更不是在潮間帶建置風場所能比擬,直接比較非常失當,實有違學者風範。該澄清稿全文連結如下:

個人四年前曾於風傳媒發表「離岸風電競標價格是面照妖鏡」一文,指出經濟部遴選標案決標價格較競價標案高了不止一倍,造成國家及全民損失為9000億元。這是在台灣發生血淋淋的教訓,越南決標價只是進一步證明蔡政府的喪權辱國。該文重點如下: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能源政策 忘了電力成本

 


本文發布於聯合報:能源政策 忘了電力成本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85075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台電到十月底累積虧損1723億元,超過實收資本額3300億元的二分之一,依法應宣告破產,不得不於上週五召開臨時股東會,修訂公司章程,將資本額由四千億增加為六千億。何以致此?依台電統計,截至今年十月,燃料成本500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35億元,表示今年燃料支出較去年增加一倍。明年情勢會好轉嗎?依台電預計明年虧損將擴大到2785億元,還要再辦一次增資嗎?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誠實面對2050年淨零碳排無解的事實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誠實面對2050年淨零碳排無解的事實

https://www.storm.mg/article/4656431

淨零碳排成了全球顯學,媒體用心良苦,經常以大量篇幅討論台灣減碳展望及各種減碳手段。

但細考各界評估,不要說2050淨零排放不可能達成,就是2030年較基準年減碳20%都困難重重。蔡總統對此心知肚明,在面對李遠哲院長詰問時,情急之餘,也難得說了真話:「2024年之後不干我的事」。李遠哲近日感嘆「2050淨零是不可能,年輕人都被騙了」,也不是沒有來由。但問題是蔡總統對淨零碳排固然無解,李遠哲有解嗎?

蔡英文與李遠哲都如此清楚明白的表示2050淨零決不可行,但個人深為詫異者為:極多學者仍然死抱淨零目標不放,提出各種「建言」,好像只要依照其建議,減碳目標唾手可得。國發會於三月底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並承諾在年底前將公布關鍵策略的細部方案,但現在已經12月,仍然不見蹤影。窮政府各部會之力,絞盡腦汁都提不出可行的淨零方案,這些學者真以為自己有什麼獨家偏方可解政府燃眉之急?

2022年11月26日 星期六

護國神山與東施效顰的蔡政府


本文發布於聯合報:政府東施效顰 新護國神山卡關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793787?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往常台積電三字多只出現在媒體之財經版面,但近年台積電卻多出現於國際政治新聞。原因非常簡單,台積電已深深捲入中美地緣政治激烈鬥爭之中。

過往大家對地緣政治戰略物資的認知多限於石油稀土等於全球分配不均之自然資源。但在今日世界,半導體對經濟的影響力與傳統戰略物資相較不遑多讓。近年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對能源需求大增。但中國能源生產匱乏,只好每年花費數千億美元由中東等地大量進口石油。但近年中國由海外進口半導體所花的外滙已超過進口石油的支出。換句話說,以中國而言,半導體已成為較石油對經濟更為重要的戰略物資。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氣候賠償基金並非抗暖重心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氣候賠償基金並非抗暖重心

https://www.storm.mg/article/4623164

今年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27於4萬名與會者,在埃及熱熱鬧鬧開了兩個禮拜大拜拜式的會議後,終於在上週末落幕,方便各國代表趕回國觀賞本週開始的世界杯足球大賽。


每屆氣候大會都會有一個「定位」該次大會的議題,定位本次大會的議題無疑是「氣候賠償基金」,本次大會最後一週各國糾結於此一議題。何謂氣候賠償基金?氣候賠償基金是指許多人認為因全球暖化,極端氣象災害增加,而受災最嚴重的多為貧困的開發中國家。但大氣中造成全球暖化的二氧化碳又多為百年來已開發國家所排放(詳下圖),所以已開發國家理應賠償開發中國家氣象災難的損失。


已開發國家實在是有苦說不出。人類數千年歷史中,那一年沒有極端氣象?洪水、旱災、颱風、酷熱等極端氣象年年不斷。古人知道天有不測風雲,但自從暖化成為全球顯學後,史不絕書的極端氣象似乎被人類所遺忘,好像有史以來全球一向風和日麗,現在任何地方發生極端氣象就立刻歸罪於全球暖化。未來未開發國家發生的任何氣象損失是否都可向氣候賠償基索賠?但將任何極端氣象都歸咎於全球暖化不也是已開發國家鼓吹全球放棄化石燃料所編織的神話?這也是為何已開發國家有苦說不出。

但極端氣氛真的都是因為全球暖化所造成?科學數據並不認為如此。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兼顧氣候與經濟的氣候工程

 


本文發布於奔騰思潮:兼顧氣候與經濟的氣候工程

https://www.lepenseur.com.tw/article/1246


27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7本週在埃及召開,會期兩週,超過35000人與會。每屆COP會議對全球減碳目標都有所建議及規範,影響世界各國能源及氣候政策,是全球囑目的年度重要會議。

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無疑是人類面對的巨大挑戰。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COP21會議呼籲在本世紀末將全球溫升控制在攝氏2度,但又加了一句話:人類應共同努力在本世紀末將溫升控制在攝氏1.5度。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國文對工程師不重要?


近日報載台大工學院機械、化工、材料等系在大學入學學測科目中不參採國文成績。個人對此一決定深感困惑,茲以台大工學院老校友身分表示一些淺見。

個人以為學習國文不外乎兩個目的,首先當然是培養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增進文化修養。許多人誤以為工程師只需要强調技術能力,不知道在社會上及職場中溝通能力同樣重要。工程師訓練十分嚴謹,養成工程師謹言慎行的性格。只知埋頭苦幹,甚至遭到誤解也疏於澄淸辯解,工程師此一性格對台灣社會已造成極大影響。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大陸採取務實能源政策,台灣呢?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 大陸採取務實能源政策,台灣呢?

https://www.storm.mg/article/4579201

上週大陸召開共產黨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五年一度的盛會。開會第一天習近平即發表了兩小時的政治報告,台灣媒體特別関注報告中的兩岸議題,本文要討論者為報告中的另一重要議題:能源與氣候政策。由會議過程可知中國改採較為務實的能源氣候政策,很值得能源政策僵化的的台灣參考。

針對能源與氣候政策,習近平表示:「中國將積極參與應對全球氣候治理,穩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穩固中國能源資源,他堅持「先立後破,加速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增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計劃、分階段實施碳達峰。」

開會第二天有一場專門討論能源議題的記者會,在記者會中中國官員表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

在記者會上並指出:為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能源保障,將重點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五方面工作要點如下:

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城市淨零?別搞笑了


本文發布於聯合報:城市淨零大業 參選人說天方夜譚?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676455


週末三位台北市長參選人參觀了「2020台灣氣候行動博覧會」,很難得的同台宣示對邁向「淨零台北」的決心。但個人十分懷疑三位參選人到底對減碳了解多少,也敢夸夸其言?

三位參選人對減碳的困難並不了解其實情有可原,當天發言也只是臨時起意,個人也不忍苛責。但台北市議會今天六月通過了洋洋灑灑十五頁的「台北市淨零碳排自治條例」應該是經過千錘百煉深思熟慮的產品吧。但個人深感不忍卒讀,整個條例有如夢讛。該條例充滿一廂情願的華麗辭藻,但極少定量規劃,在此不妨檢討該條例中少數定量規劃部分。

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從動機論看北溪爆管與札波羅熱核電廠

 


本文發布於雲論:從動機論看北溪爆管與札波羅熱電廠 幕後黑手是老美!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352102

近日由俄羅斯經波羅地海抵達德國的兩條輸氣管,北溪一號及北溪二號有四處接連爆裂,管路中之天然氣由海底湧上海面,震驚世界。

如媒體所言,若管缐有一處爆裂或為意外。但同時有四處爆裂只有一個可能:管線遭人為蓄意破壞。此二巨大管線為俄國及德國所共有,但令人訝異者為:許多西方媒體竟然指控破壞行為乃俄國所為。此一指控令人聯想到月前烏克蘭札波羅熱核電廠遭受炮擊時,西方媒體也指控乃俄國所為。

北溪管缐與札波羅熱核電廠竟成了各說各話的羅生門。到底真兇是誰?其實只要由動機即可判斷,只要分析究竟何方將由破壞得利,就可判斷何國為罪犯。

2022年10月1日 星期六

橫柴入灶的淨零入法


本文發布於中國時報:橫柴入灶的淨零入法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20930002982-262110?chdtv

今天報載李遠哲說目前政府「淨零碳排路徑」方向錯誤,2050年淨零排放不可能達成。其實這並非李院長獨得之密,早為許多國內能源界人士指出。但李院長淨零碳排的妙招是放棄以GDP成長為目標,而由製造、生產及消費端全面減碳。李院長的想法似乎太理想化,全球兩百餘國,有任何國家依李院長的招數減碳嗎?

李院長指出女王沒有穿新衣,但問題是女王自己不知道,還要將2050年淨零排放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渾然不知將無法達成之減碳目標入法所將造成的嚴重後果。

將2050年淨零排放入法表示全國要拚盡全力達到「合法」的目標。法律不能打折,沒得商量,在法律面前,減碳成本根本不應納入考慮因素,不能說因為減碳很貴,達不到淨零目標而「違法」。台灣目前已經完全落入此一「不惜一切代價減碳」的䧟阱。

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疫苗、風電與軍武的國產化迷思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疫苗、風電與軍武的國產化迷思

https://www.storm.mg/article/4525734

近日疫苗新聞充斥媒體,民眾對台北市長候選人陳時中擔任衞服部長時,疫苗採購延宕算舊帳。其實蔡政府近年有三大嚴重政策錯亂,看似互不相干,但深層原因都是為了扶植國內産業,倒因為果,導致施政錯亂。除疫苗政策外,另外兩個政策是離岸風電政策及國防自主政策。

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短評:台東池上地震與921車龍埔地震能量比較


昨天(9/18‘22)台東池上發生規模6.8大地震,造成不少傷亡。921大地震規模7.6,大家說不定很好奇兩次地震釋放的能量差多少。地震規模差1,能量差32倍。921地震釋放之能量為昨天地震能量之15.8倍。

本部落格有一篇文章「地震ABC」有一公式解釋規模與能量的關係,有興趣不妨參考: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能源政策考驗知識份子風骨


本文發布於奔騰思潮:能源政策考驗知識份子風骨

https://www.lepenseur.com.tw/article/1193

自從蔡總統宣布2050年浄零碳排目標要納入「氣候變遷因應法」後,全國各界是一片贊同頌揚之聲。一般民眾與環保團體也就罷了,個人驚懼者為台灣學術界領袖也同聲附和。

近日中央研究院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兩院院長都大力鼓吹於2050年達到浄零碳排。中研院為台灣最高學術機構,工研院為台灣國家實驗室,兩院在台灣都極受敬重,對台灣社會都有巨大影響力。但拜讀兩位院長意見後,個人不敢苟同,並為兩位院長深感不值。

2022年9月2日 星期五

淨零排放五支箭?請教中研院廖院長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淨零排放五支箭?請教中研院廖院長

https://www.storm.mg/article/4494110

上週中硏院廖院長應工商協進會邀請發表有關2050年淨零排放「科學解方」的演講。演講中廖院長提出了五個減碳技術:綠電裂解天然氣製氫;增加太陽能效率;地熱能;黑潮發電及生質碳滙。這五項技術真的可以使台灣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放嗎?

五項技術中廖院長最為看好並鼓吹者為綠電裂解天然氣製氫。依廖院長高見,綠電裂解天然氣製氫減碳效益強過直接以綠電取代火電,因為裂解天然氣製氫對產生電力有「複利」效果,個人感到這種技術好到難以置信(Too good to be true)。不過通常任何事好到匪夷所思的技術可能就有隱藏的問題。

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台積電「攔胡」 台灣剩多少綠電?

 


本文發布於聯合報:台積電「攔胡」 台灣剩多少綠電?


報載台積電大力擴廠,電力需求將由2020年占全台用電6%2025年成長為12.5%。一方面全球目前缺晶片,另一方面台積電要保持技術領先,台積電在今明兩年資本支出都將超過400億美元,興建115奈米及7奈米的12吋晶圓廠。護國神山根留台灣固然為可喜可賀,但吾人也應檢討台積電大力擴廠對台灣電力系統造成的挑戰。

2020
年台積電用電160億度,當年全台用電2712億度,台積電用電占全台用電6%2021年全台用電2834億度,依每年2.5%電力成長推估,2025年全台用電超過3100億度,若台積電用電占12.5%,台積電用電將成長為約400億度,五年中成長240億度,超過核四兩部機每年可提供之200億度電力。

2022年8月25日 星期四

撥開札波羅熱核電廠的迷霧

 


本文發布於中國時報:揭開札波羅熱核電廠的迷霧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20902002387-262110?chdtv

近日烏克蘭札波羅熱核電廠遭到炮擊,震驚世界。俄烏雙方都指責為對方所為,真相撲朔迷離。

 波羅熱核電廠位於烏克蘭南部,俄烏戰爭224日開打,俄羅斯不到三週即攻佔該核電廠。1986年發生的車諾堡核災也位於烏克蘭,現在核電廠遭攻擊,世人不免擔心車諾堡核災事故是否會重演。個人認為不會。

 首先波羅熱核電廠與車諾堡核電廠機型不同。車諾堡RBMK機型的反應爐,以石墨作為緩衝劑,只有壓力管沒有壓力容器,原子爐外更沒有鋼筋混凝土的圍阻體。車諾堡核電廠一方面發電,一方面隨時抽管取得鈽作為核武原料,一魚兩吃,是一種輕忽安全設計的機型,所以發生核災後一發不可收拾。

2022年8月22日 星期一

溫升以3度為目標,諾貝爾獎得主如是說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溫升以3度為目標,諾貝爾獎得主如是說

https://www.storm.mg/article/4451476

上月本人應邀參加由馬英九基金會及江宜樺院長創立之長風基本會共同舉辦之「淨零排放與能源政策/2022民間能源會議」。

 由該會議題目即知本次能源政策會議之重點在於檢討蔡政府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是否可以達成。由全天六場演講可知如果台灣仍然死守非核家園政策,2050年淨零排放必將跳票。

 個人參與最後一場次的「圓桌論壇」,並發表了十分鐘講話。本人開場白即指出藍營能源政策討論集中於核能乃藍營之盲點,核能固然重要,但僅是能源的一環,不宜見樹不見林,忽略了台灣能源政策有根本性的大問題。2050年淨零排放即為一嚴重迷思。

2022年8月16日 星期二

工總能源白皮書的盲點

 

本文發布於雲論:綠電無助解決台灣能源危機 工總能源白皮書的盲點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2328373?from=line_et88

上月工業總會發布今年白皮書,社會極為關注的能源議題也是該白皮書的重點。針對能源議題工總提出了許多建言,多半擲地有聲,但少數建言難免有些盲點。


白皮書中有極為中肯的建言,如核電延役;重新檢討能源配比;確保北部區域供電穩定;檢討綠電先行與優先併網原則;暫緩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入法等。

白皮書以俄烏戰爭為例,指醒能源供應安全的重要,指出核能有助於增加電力供應彈性,可作為基載能源,不宜貿然從能源選項中排除。故建議現有核電廠應予延役,也應重新檢討能源配比。

白皮書中指出未來兩年位於北部的核二及協和幾部大型機組均將除役,桃園大潭電廠增加燃氣機組也因三接藻礁爭議未及完工,使得即使機組完工也沒有燃料。北部面臨嚴重缺電危機,白皮書建議核二廠兩部機組應予延役以解燃眉之急。

以上數例均可顯示白皮書中對能源議題多半極為中肯,但難免也有少數建言值得商榷。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用電飆 政府節電節去哪

 


本文乾刊登於聯合報:用電飆 政府節電節去哪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481693


上週五尖峰用電4075萬千瓦,較去年尖峰用電3844萬千瓦成長4.8%,較前年尖峰用電3771萬千瓦成長8%。尖峰用電隨著經濟發展年年成長本不足為奇,但這兩年用電成長之迅猛確實令人訝異。

由近數年用電尖峰及全年用電年年成長,不免令人記起民進黨在能源白皮書中信誓旦旦「未來十年電力零成長」的承諾。民進黨「新能源政策」白皮書中指出台灣2013年總電力消費為2450億度,即使以每年1.5%成長率緩慢成長,2013年到202512年間用電將增加約20%(490億度)。民進黨目標是節電500億度,表示2013年到2025年間用電零成長

白皮書目標設定住宅、服務業、工業三大部門共節電400億度,另外以智慧電網及電錶節電100億度。白皮書發布時社會上電力專業人士即斷言「電力零成長」絕無可能。民進黨智庫的反應是「走著瞧」,現在正是驗證民進黨白皮書的好時機。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全球缺電,「節能減碳」是禍首

 


本文發布於雲論:全球缺電 「節能減碳」是禍首

https://bit.ly/3omElnn


日前報上有篇文章「全球缺電,台灣躲得過?」。文中指出影響能源供應的關鍵在俄烏戰爭,次要因素為疫情,通膨與極端氣候。真的如此嗎?其實造成今年全球缺電主因是全球各國都在瘋狂推動2050年淨零碳排的節能減碳政策。

許多人不了解能源是個「地方事務」,每個國家因自然條件不同,最佳能源配比就不一樣,缺電多半各有各的原因。以巴西為例,前幾年其他國家都沒事,但巴西發生嚴重缺電危機,因為巴西水力發電占比七成,當年雨季降雨不足,造成限電危機。

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推介好書「暖化尚無定論」

 


本文發布於:奔騰思潮:推介好書:《暖化尚無定論》

https://www.lepenseur.com.tw/article/1126


全球溫度上升了嗎?當然。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了嗎?當然。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是因為人類碳排嗎?當然。以上幾點科學界沒有異議,但以下推論爭議就很大了。

溫升完全是因為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嗎?未必。暖化已造成全球氣候變遷?沒有証據。電腦模擬未來溫昇可靠嗎?不見得。電腦模擬未來氣候變遷可信嗎?差得遠。暖化會對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嗎?沒的事。暖化會對人類社會造成嚴重衝擊嗎?別扯了。

大多數人看到以上爭議必定極為驚訝。如果你是其中一員,抱歉,你已被嚴重洗腦。國外討論暖化爭議的書籍汗牛充棟,但極少有中文翻譯,台灣是正確暖化知識的沙漠。本書的出版,填補了此一巨大空白。

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與台塑麥寮電廠續約,減緩缺電及漲價危機


本文發布於中國時報:與台塑麥寮電廠續約,減緩缺電及漲價危機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20627003893-262110?chdtv

往年台灣用電打破去年紀錄都在七月,但現在還是六月,用電已破去年紀錄並屢創新高,缺電陰影又壟罩全台。

因全球逐漸脫離疫情後,去年國際燃料價格已大幅上漲。今年俄烏開戰後,國際燃料價格更是一波大漲。這正是今天電價審議委員會將電價上調的背景。

一方面面臨缺電危機,一方面又有電價大幅上調壓力,蔡政府提出了什麼解決方案嗎?個人看到蔡政府近期力推的還是太陽能及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能源政策重點還是減碳。但綠電可以解決缺電及漲電價等燃眉之急嗎?

2022年6月25日 星期六

等著瞧,電價至少漲三千億元

 


本文發布於聯合報:「合理」漲電價 至少3000億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413851?from=udn-catelistnews_ch2


近日電價調漲成為熱門話題,經濟部長已經放話此次電價調漲勢不可免,目前只在漲價幅度與漲價用戶區隔等細節作考量。

此次電費漲價,經濟部全都賴在「國際燃料價格上漲」單一原因,好像未來只要國際燃料價格不漲就天下太平,電價可保持平穩,真的嗎?

2022年6月22日 星期三

「淨零碳排」與「動態清零」異曲同工


                           巴黎氣候峰會,場外的示威群眾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淨零碳排」與「動態清零」異曲同工

https://www.storm.mg/article/4387436


大陸過去兩年防疫十分成功,疫情初期在武漢爆發時極為嚇人,但政府強力封城,竟然成功防止疫情蔓延。過去兩年西方世界對抗疫情是棄甲卸兵,兵敗如山倒。不但造成大量民眾死亡,經濟也一蹶不振。反觀大陸採取清零政策,不但人民死亡率很低,也是少數維持經濟正成長的國家。

但冠狀病毒變異迅速,經過幾番突變,現在全球流行的病毒已由原本傳染力弱但致死率高的幾種病毒變成目前傳染力極強但致死率相對低的Omicron(奧米克戎)病毒。因為兩年來疫苗施打率已頗高,加上新病毒的致死率很低,全球各國都改採與病毒共存策略,期望造成群體免疫。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缺電+容易跳電 台積電剉著等


本文發布於聯合報:缺電+容易跳電 台積電剉著等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377085?

今天報端有三則與電力有關的新聞,看似各不相干,實則息息相關。

一則為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會委婉指出「容易跳電確實是目前容易看到的現象」,又説「為了因應未來電力不足,台積電不得不自己擴充更大備用能量」。

一則新聞為「離岸風電,中彰三風埸環評初審過關」。新聞內容為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國外開發商爭先恐後在我國領海「插旗圈地」提出環評報告,搶先卡位。後面還有十個風場環評在排隊。

2022年5月25日 星期三

台灣的無悔減碳政策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台灣的無悔減碳政策

https://rm.mg/article/4346266

 

台灣能源政策目前面臨極為重要的挑戰:在全球減碳壓力下,台灣要如何應對?

 

首先要釐清一個觀念,所謂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是個國際大騙局。巴黎協定原先的目標是將全球溫昇控制在攝氏2度,依聯合國去年發布的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要達到此一目標,全球碳排應於2075年歸零。在巴黎協定時,全球各國都提出了自主減碳目標。其實即使各國都達到該目標,離2075年淨零排放還差得遠。但依目前評估,全球各國對達到自主減碳的階段性目標都遠遠落後。換句話說,2075年碳排歸零遙不可及。

2022年5月9日 星期一

離岸風電行政訴訟已到最後關頭


 本文發布於奔騰思潮:

繳電費的是不是利害關係人?—離岸風電行政訴訟的最後關頭

https://www.lepenseur.com.tw/article/1073


2018年離岸風電兩次招標,過程違法亂記。監察院於2018
12月針對此案對經濟部提出糾正案,經濟部置之不理。

因離岸風電標案將造成人民近兆元的重大損失,一群熱心民眾於20193月向經濟部上級單行政院針對此案提起撤銷籌設許可之訴願。但蔡政府的行政院怎麼可能撤銷蔡總統引為重大政績的離岸風電計劃?不出所料,201912月行政院以訴願人「不適格」為由不受理本訴願。

何謂「不適格」?行政院訴願審議委員會認為訴願人非「利害關係人」,沒有資格提起訴願。此項理由是否合理,本文後段會詳細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