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城市淨零?別搞笑了


本文發布於聯合報:城市淨零大業 參選人說天方夜譚?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676455


週末三位台北市長參選人參觀了「2020台灣氣候行動博覧會」,很難得的同台宣示對邁向「淨零台北」的決心。但個人十分懷疑三位參選人到底對減碳了解多少,也敢夸夸其言?

三位參選人對減碳的困難並不了解其實情有可原,當天發言也只是臨時起意,個人也不忍苛責。但台北市議會今天六月通過了洋洋灑灑十五頁的「台北市淨零碳排自治條例」應該是經過千錘百煉深思熟慮的產品吧。但個人深感不忍卒讀,整個條例有如夢讛。該條例充滿一廂情願的華麗辭藻,但極少定量規劃,在此不妨檢討該條例中少數定量規劃部分。


該條例野心很大,目標是在2030年台北市碳排要低於2005年碳排40%。台灣碳排中電力碳排約占50%,檢討台北市減碳目標能否達標宜先檢討電力碳排。2005年三座核能電廠六部機都正常運轉,加上水力及生質能等,全台無碳電力占比超過20%。今年是2022年,台電電源開發計劃規劃至少十年後的電廠建設。2030年核電全部除役,綠電占比20%,火電占比80%2030年全年用電較2005年增加八成,即使增氣減煤,簡單計算即知2030年電力碳排較2005年增加至少三成,屆時台北市電力碳排即超過2005年全部碳排六成以上。減碳四成表示八年後台北市運輸,工業碳排要全部歸零?在說天方夜譚嗎?無怪乎該條例送行政院審核,至今沒有下文。

該條例對植樹碳滙寄以厚望,多處提及鼓勵植樹。大安森林公園占地26公頃,是台北市最大公園綠地。假設大安公園全面植樹,每年減碳功能約400公噸。但全台去年碳排約280百萬噸,以全台23百萬人計,每年人均碳排約12公噸,換句話說,台北市最大的大安公園約可抵消33位台北市民的碳排。全台北市面積約大安公園1000倍,如果全台北市全部植樹,也不過抵消33000位市民碳排,略高於百分之一市民人口。植樹減碳值得推廣嗎?個人很懷疑台北市議會曾否作此類簡單計算?

 個人認為台北市議會不會憑空提出「台北市淨零碳排自治條例」,市議員背後應有「堅強」智囊團擬定草案。不幸能源及減碳知識薄弱的環保智囊團充斥社會,但這些環保團體掌握媒體及發言權,蠱惑社會。台北市議會及三位市長參選人也不過是眾多受害團體及政治人物的樣本。


減碳是國家層面的政策,全球城市減碳規劃水準也都類似,實在能免則免,不要瞎折騰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