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暖化造成嚴重天災?颱風篇


社會上了解核能的專業人士不在少數,大家對於核能對台灣的重要性及反核言論誤導對台灣造成的重大傷害無不深惡痛絕。
但核能只佔我國總發電量20%,火力發電佔了70%以上,但如同反核言論對台灣造成的傷害,極端暖化威脅論對火電國家人民造成的傷害也一樣可怕。但不幸的是正確核能知識並不難獲得,但正確“全球暖化”知識卻極難取得,社會大眾被極端暖化論洗腦的程度猶過於反核言論。
本部落格有幾篇文章討論極端暖化論的謬誤,詳“高爾的真相---英國法庭判決”及“誇張的海平面上昇”等。上週也曾發表一篇“台北市又淹沒?”,個人覺得對此議題應進一步討論以正視聽。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核能流言終結者座談會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有個「核能流言終結者」的臉書。其英文名為 nuclear myth busters (nuclearmythbusters)。

正如其名,這是一個破解有關核能錯誤資訊的FB。個人十分佩服幾個年輕人有這麼大的能耐和生產力,設立了這麼精彩的FB。從這些年輕人身上,我看到了台灣未來的希望。

這些年輕人將於11月17日在竹科舉辦討論
核能問題的座談會,歡迎大家報名參加。

https://registrano.com/events/1d6b51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energy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台北市又淹沒?

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每隔6年發行一版討論全球氣候變遷的報告第四版於2007出版,今年(2013)將出版第五版報告IPCC報告可說是全球研究氣候變遷的"聖經",對第五版報告全球都拭目以待

IPCC於台北時間9/27召開記者會,公布了第五版報告的摘要(Summary for Policymakers)個人知道台灣的極端暖化威脅論者又要大顯身手,大作文章了

不出所料,9/28日台灣各報都以顯著版面(有些甚至是頭版頭條)報導了國內人士對該報告的"解讀"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輻射魚?商週別再危言聳聽了!


1348期商業週刊(9/'13)有一篇“恐怖!輻射魚早上了你家餐桌”的文章,標題下得實在夠聳動了。

該文有三點指控已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正式澄清與駁斥: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中美再生能源比一比

本篇文章同步刊登於今日(10/10'13)中國時報A19版「時論廣場」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10/7日時論廣場有一篇“中國再生能源熱度未減”的大作(原詳延伸閱讀),該篇文章引經據典,結論似為因中國較美國大力推廣再生能源,對全球抗暖貢獻巨大,但真的是如此嗎?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台灣核電與美日比較

9/26參加了核能與能源安全論壇,該次會議邀請了瑞典、美國英國及日本的專家與會,上篇提及總統曾接見該四位專家。在論壇中,四位專家針對核能在全球及美英、日三國發展的現況及展望,資料十分豐富,本篇文章僅針對兩個國人常誤解的議題提出討論。

一、核能發電成本

這實是重中之重的議題,世界各國都有許多人誤以為核能非常危險因而反對核能,但為何世界各國政府都甘冒損失選票的風險也要推動核能?主要的原因是各國政府都知道核能是一種廉價能源,對發展國家經濟至關重要以台灣而言,2007~2011五年間核能、燃煤、燃氣每度電平均發電成本各為0.64/1.55/3.26元。核能發電成本不到燃煤之半,更只有燃氣的20%。但可嘆的是反核人士經常指責台電核能發電成本低廉是欺騙人民,是做假帳,宣稱美國核能發電成本十分昂貴,台灣核能發電成本豈有可能低於美國?如果真的如此,台灣核電何不外銷美國?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總統說: 非核家園無時間表

馬總統在9/25日接見世界核能協會秘書長阿格尼塔.瑞斯(Agneta Rising)以及其他3位核能專家,向他們請益國際使用核能的趨勢時表示:按照台灣的國家政策,非核家園是未來目標,但沒辦法一步到位,必須在過程中努力發展替代能源,只是什麼時候替代能源才能取代核能,目前沒人能提出具體時間表。

馬總統又指出:台灣是孤島型能源系統,有98%的能源仰賴進口,無法向外購電,因此能源安全與國家安全是劃等號的他也說明:台灣的國家政策是「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但過程中必須做到3件事,也就是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以及達成對國際社會的減碳承諾。

個人對這則新聞深感興趣馬總統很少提到非核家園“沒有時間表”。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請教遠見(三) : 電價與工業競爭力無關??

遠見327(9/'13)的電力專刊實在是資料豐富,本篇僅討論電價與工業競爭力的議題。

該期遠見217頁提及德國電價雖高,但工業競爭力還是很強,德國用行動打破了“高電價不利經濟的迷思”,這是德國最值得台灣學習的地方。

真的如此嗎?

紐約時報在兩週前(9/18)有一篇文章討論德國電力問題"Germany's Effort at Clean Energy Proves Complex"。(http://www.nytimes.com/2013/09/19/world/europe/germanys-effort-at-clean-energy-proves-complex.html?partner=rss&emc=rss&_r=0)
文中開宗明義就指出德國工業界越來越擔心高電價使得德國工業喪失國際競爭力文中指出德國政府為了維持廠商國際競爭力,特別允許700家公司不調電價。但這些維持工業競爭力的政策使得德國民間用電與工業用電成了除丹麥外差價最大的國家(詳下圖:遠見雜誌327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