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布於聯合報:缺電+容易跳電 台積電剉著等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6377085?
今天報端有三則與電力有關的新聞,看似各不相干,實則息息相關。
一則為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會委婉指出「容易跳電確實是目前容易看到的現象」,又説「為了因應未來電力不足,台積電不得不自己擴充更大備用能量」。
一則新聞為「離岸風電,中彰三風埸環評初審過關」。新聞內容為政府大力推動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國外開發商爭先恐後在我國領海「插旗圈地」提出環評報告,搶先卡位。後面還有十個風場環評在排隊。
第三則為環保團體投書,反對台電將位於基隆的協和燃油電廠在除役後改建為碳排及污染都遠低的燃氣電廠。文中大力鼓吹利用電廠附近海底火山熱能發展地熱發電。
這三則電力相關新聞各不相干嗎?非也。有道是能源一盤棋,因為各種發電方式可相互取代,所以增減各種發電方式是一環扣一環,相互影響。
台灣只有四種發電方式:核電、煤電、氣電及綠電。核電不必説了,目前每年仍可提供250億度,約全台用電10%的最後三部核能機組,將在未來三年陸續除役。在全球抗暖化,台灣抗空污的大環境下,煤電成了過街老鼠,四年前公投也禁止台灣再加建燃煤電廠。過去四十年,台灣經濟發展功臣,穩定又價廉的核電及煤電兩種基載機組在台灣都已經被判了死刑。只剩下氣電及綠電兩種選擇。
氣電當然很貴,在俄烏戰爭後全球油價飆漲,與油價連動的氣價也應聲大漲。但與綠電相較,氣電至少有一個優點:發電穩定。太陽能及風電都是蔡政府最愛,可惜看天吃飯,發電不穩。依蔡政府規劃,台灣綠電裝置容量終將超過尖峰用電,台灣又將創造一個世界第一。蔡政府對各界質疑如何避免發生棄電並維持電力系統穩定,從未給過任何答覆。個人也不反對地熱發電,但撇開技術問題不談,不知環保團體估算過以海底火山熱源發電,每度電多少錢?
台灣未來幾年供電極為吃緊,一方面蔡政府規劃取代核電的綠電進度嚴重落後,蔡政府坦承原定2025年供應20%電力的綠電恐只能供電15%,目前看來這仍然高估。另一方面因環保團體炒作第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藻礁議題,大潭電廠新增燃氣機組進度也落後兩年。明天核二廠二號機退休後,缺電情況最為嚴峻。估計每天備轉容量恐由較為安全的10%砍半而低於5%,之後五年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而來在5%上下徘徊。
台積電晶圓製程上千,製造一個晶圓前後要好幾個禮拜,只要斷電一秒鐘就前功盡棄,張忠謀説過「連半成品都不是」。半導體產業最怕跳電,但跳電有兩個原因,一個是不穩定的綠電在電力系統中占比過高,一個是缺電,台灣兩個都占全了。擔心跳電?台積電剉著等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