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電價,民進黨急了


兩週前閱報得知經濟部決定4/1起電價調降9.56%,心想民進黨一定叫苦連天。果然,週六報載新政府內定某政務委員拜會經濟部鄧部長,希望暫緩調降電價,等5/20後新政府上臺,修定電價公式後再調整。

個人實在佩服民進黨動作奇快,什麼事都做得出來。要求經濟部違法施政竟也理直氣壯。

民進黨要暫緩調降電價的主要理由是:省下盈餘,台電可汱換舊電廠,提高天然氣發電比例,並推廣綠能發電以利節能減碳

何以個人在得知電價將大幅調降就知道綠營會叫苦連天呢?因為今日降電價就為明日漲電價鋪路。四年前馬政府油電雙漲造成的巨大政治風暴,綠營必然觸目驚心,極力想避免重蹈覆轍,經歷同樣政治風暴。

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再生能源全搞定?請教沈署長


上週報端有篇沈前署長討論台灣能源政策的大作。文中提出許多發展再生能源的〝新觀念〞。本文僅向沈署長請教一些〝疑點〞。

沈文開宗明義即不認為再生能源發電佔比超過15%就會發生全黑跳電。針對此點本文先予討論:茲以沈署長大力鼓吹的太陽能為例,檢視15%是否為〝天險〞。

2014年全台用電2400億度,15%是360億度。即以日照較長的南台灣而言,每年太陽能發電時數也只有1250小時。要發360億度的電,必需裝置29GW的太陽能。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電網補遺----Richard Liu

上週"綠能?輸電系統吃不消"之延伸閱讀為Richard Liu 之"由電網討論反核及再生能源",刊出後有讀者寄來在Richard Liu 在他處發表之留言,極為精闢,僅刊登於本部落格供大家參考。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事情不是像你想的那麼簡單。
太陽能面板發出來的電是高壓直流電,你不能直接把它接到你的冰箱冷氣電腦,必須要經過一個逆變器轉成交流,然後併入市電。逆變器必須配合市電的相位與電壓以免電力逆流,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工作:當外部無供電時,逆變器必須截斷太陽能系統的供電。沒錯,這和一般人所想的相反,市電停電時,你家的太陽能系統也必須停止,以免造成所謂「電力孤島」現象。

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綠能?輸電系統吃不消


與火力或核能不同,風力或太陽能都屬於靠天吃飯的不穩定能源,或稱之為不可調度能源(Un-dispatchable energy)。

目前台灣輸電網之建置都是依火力及核能等可調度電力而設立,未來如果電力系統加入大量不可調度之再生能源對輸電系統會造成很大的衝擊。

上月(1052月)台電工程月刊就有一篇論文研討此一重大難題。該論文題目為〝未來再生能源大幅增加對台灣輸電系統影響及因應策略研究〞。該論文為台綜合研究所及三所大學共同研究成果。在研究過程中,大量收集國外針對太陽能及風電之併網規範,論文共20頁,極為技術性,本之僅將該論文併網規範需考慮之需求臚列如下供讀者參考僅由這些規範考慮之廣,大家即可約略知道大量引進再生能源對輸電系統是何等艱巨的挑戰。

2016年3月9日 星期三

瑞士/美國能源政策的啟示


週末報紙以頗大篇幅刊登了兩則國外能源新聞:一則有關瑞士核能,一則有關美國太陽能。

在福島核災後,全球使用核電的31個國家中,有三個明訂了廢核時程:德國、比利時及瑞士。比利時核電佔比52%,雖說廢核,但很有彈性,授權政府在一定條件下可提出政策調整建議,經內閣會議後調整。

瑞士則在福島核災後,經國會表決通過在所有核電均運轉60年後,於2034年全面放棄核電。但上週瑞士國會表決,認為沒有必要將目前運作積效良好而安全的核電預設除役時限。認為20119月在福島核災半年後怱怱作出的非核決議是錯誤的,應予修正。

2016年3月6日 星期日

氫能是能源轉型戰略?


今日聯合報以極大篇幅報導氫能,原因在於蔡英文提出氫能是能源轉型戰略選項。蔡英文:氫能是能源轉型的戰略選項

這句話也不能說全錯,但氫能是"長期"戰略,並不能解決臺灣今日廢核後造成迫在眼前的能源危機。

民進黨放棄確實可行的核能,而意圖以遠在天邊的氫能作為能源戰略的作法實應深刻檢討。


本部落格對氫能曾有所解說,詳"氫氣車可行嗎? 可以和石油說再見了嗎?"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綠朝與綠能

篇發表於風傳媒:綠朝與綠能

週一太陽能光電產業高峰論壇登場,某新朝要員致辭表示台灣每年能源支出高達2兆元,但能源自給率不到3%,若提升至25%,將有5000億產值,可能很快變成兆元產業。台灣一定要發展綠能產業。個人閱報後深表感慨。短短一段發言有太多錯誤觀念。分別討論如下:

一、五千億產值:

不錯,台灣每年能源支出高達2兆元,但絶大部份的支出就是向國外進口石油,天然氣及燃煤,即使我國發展再生能源,能源自給率達到25%,表示我國將減少向國外購買能源5000億元,但這數字如何立即變為5000億產值令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