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每看到報章雜誌長篇大論的討論能源問題我就很擔心。因為依過去經驗,許多文章都是瞎子摸象,一知半解,所以當看到報導正確的文章,常有"驚豔"之感。
本期商週(1339期)的一篇 "蘇力颱風差點吹走台電董座烏帽",雖然題目下得頗為悚動,但內容倒令我"驚豔"。
一般人討論能源議題多集中在經濟面和環保面,但能源有一個最重要的考量,反而常為人所忽略:能源供應安全。簡單說能源供應安全就是確保社會上不缺油,不缺電,如果能源供應出了問題,根本就談不上什麼經濟和環保了。
能源之於社會如同食物之於家庭,如果市面上食物買不到了,小命都不保了,誰還有功夫計較食物的價格和吃太油膩不健康。
本期商週報導在7/13蘇力颱風襲台時,台灣僅有的液化天然氣槽(座落於永安港和台中港)都幾乎見底。
由中東運送液化天然氣的台達輪,因為颱風關係,只能在南海待命,幸好颱風過得很快,台達輪趕在7/14上午6時抵達台中港,才避免了台灣當天發生 "斷氣"危機。
大多數人恐怕也不知道,今日台灣電廠裝置容量最大的是天然氣發電廠(37%)超過燃煤電廠(29%)及核能電廠(13%)的裝置容量,另外20%為燃油電廠,抽蓄電廠及再生能源(各佔1/3)。
燃氣電廠雖然發電成本極高(為燃煤2倍,核能5倍)最好少用,但在每天正午前後尖峰用電時,還不得不大量動用燃氣電廠以確保不要發生"斷電"。
燃氣電廠不但發電成本最貴,能源供應上也最不安全。核能電廠每次裝填燃料後可維持一年半連續發電,再加上電廠都預購下一批次的核燃料,所以幾乎可保證3年的能源供應。燃煤電廠的煤場通常也有45天儲煤,保證一個半月的穩定供電。但佔台灣電廠總裝置容量37%的燃氣電廠在夏日只有7天存量(因為能儲攝氏零下162度液化天然氣的儲槽極為昂貴),這就是為何一個颱風就會造成台灣差點斷氣停電的原因了。
商週也提醒大眾,2002年也曾因一艘供氣船接不上,台電斷氣停電,造成就職不到2個月的台電董事長林文淵的下台。
商週文章也一一點出目前在台灣用電的窘迫,供應台北市用電的4個電廠中深澳電廠已除役(新電廠因環保團體反對,延宕7年無法動工),老舊的協和電廠將於2017開始除役,核二廠將於2021開始除役,10年後將只剩下遠在花蓮的和平電廠(民營)供應台北市300萬人用電,該文也點出南電北送及南氣北送的不穩。
今日核四兩部機對全台,尤其台北市的電力供應安全何等重要。但在一片喧嘩中,很少人注意到這個冷酷的現實。
正確報導,應該予以鼓勵。
延伸閱讀
陳董事長,這是我看文您文後的一點小感想。
回覆刪除----------------------------------
這是陳立誠董事長最近發表的新文:臺灣差點"斷氣"
http://taiwanenergy.blogspot.tw/2013/07/blog-post_30.html#more
這篇文主要是講蘇力颱風威力甚強,液化天然氣(LNG)船進不了臺灣。通霄火力發電廠差點斷氣沒能發電。同時也談到臺灣因為不斷環保抗爭,未來很多電廠退役後,臺灣會有大麻煩。
身為一個在科技產業工作的人,對陳董事長這個文我有更進一步的詮釋。很多人不知道台灣斷氣代表什麼意思,尤其是在園區工作的人對此極端切身的問題無知更是可悲。
整個中臺灣都是火力發電廠的天下,因為中臺灣地震多且強不適合核電廠,至於可悲的風力就不要拿出來說了吧。
中臺灣供電很重要的就是給園區使用。雖然天然氣發電昂貴無比,但是由於燃煤發電受到環保團體的抗爭遲遲無法擴建,所以台灣天然氣是當前重要基載電力,通霄發電廠尤其重要,是新竹科學園區的主力發電廠之一。
還好蘇力颱風因為過去得快,最後一刻LNG船能趕上。蘇力要是跟以前韋恩一樣多留個幾天。園區就好笑了。當然其實臺灣分區電網中,中部其他的電廠可以互為支援。臺電不是白癡,臺電為了園區的供電穩定下了很多功夫。但這畢竟是個風險很高的臨時應變措施。一旦真的蘇力滯留久點。那不是園區說有自備發電機就可以的。台積電一年的用電量比整個彰化市的用電量還兇。你發電機光燃料準備都沒空間放。園區的晶圓廠一停擺,臺灣的經濟也會跟著重傷。至於我那些在園區工作每天熬夜為臺灣創造競爭力的好朋友,他們的各種獎金與福利也隨風飄去。
能源安全是個大議題。中臺灣不可能裝核電廠。但是天然氣、風力與太陽能已經證明了在颱風來襲時是個廢物。面對你我的生計,請大家嚴肅以對,衡量利弊得失。選損失最小、利益最大的。沒有完美無缺的能源,端看你如何取捨。這不代表你不用省電,省電還是要的,只是你能省的電其實比你自己想像的更少,需要付出的代價更大。
給你們一個例子,我家最近剛裝了一台功率很大的冷氣。因為我家客廳與其他房間沒有間隔,只能裝功率很大的。我老母選了一台非常便宜的傳統冷氣。我老母的選擇是完全合經濟原則的。因為只要變頻機種1/3價格。對,用電量是很兇但是因為開得少,臺灣電費便宜。電費的開銷不足以彌補機器價格的差異。這就是現實。你能省得起的電,比你想得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