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4日 星期三

債留子孫的能源政策


本文發布於中國時報:債留子孫的能源政策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80703003729-262105

賴院長 不要忘了電價


昨天賴院長在其臉書中為政府能源政策辯護。重點在於辯解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政策並非「躁進」,並重申2025年綠電20%,氣電50%,煤電30%的電力配比目標。

賴院長解釋民進黨政府非核家園並非躁進的主要論點為:因林口、大林、通霄新建機組陸續完工,未來二年蔡政府任內不會缺電。這可分三部分討論:

一、這三座電廠八部機都是在馬政府任內動工,蔡政府任內完工。前人種樹後人涼,蔡政府引為本身政績似乎欠馬政府一個公道。

二、蔡政府這兩年除了興建緊急採購的大潭7號機氣渦輪機組外,沒有任何新機組動工。下任總統任內最重要的大潭八、九號機也可因天然氣接收站環評爭議,充滿變數。就算本屆政府任內電力不缺,不表示在下任總統任內供電無虞。

三、因北部核電廠陸續除役,核四燃料棒又外送,未來缺點最嚴重的將是北部地區。目前政府瘋狂推動的風力及太陽能都在中南部,南電北輸之輸電系統是否足以負擔,院長也因正視。

但所謂非核家園是否躁進,電力配比是否適當,有一個最重要的指標,賴院長全篇文章一字不提:電價。如果不是為了非核家園政策躁進,政府為何要急著以歐洲兩倍的費率遴選離岸風電廠商?造成9000億元額外支出?此一資訊批露後,舉國嘩然,各界一片撻伐。

9000億元只是遴選費率5.8元與競標費率2.2元的20年差價。若與核電費率比較,20年差價超過15000億元(超過年金改革全部節省經費)。風電只能取代現有核電之半,另外一半靠太陽光電取代,20年代價又是15000億元。以氣電取代煤電代價因氣電、煤電差價而有所不同。以兩者差價每度1元或2元計算,30年(氣電機組運轉年限)代價分別為15000億元及3兆元。

因所謂能源轉型政策,全國工商業及民眾發電成本負擔將增加45000億元到6兆元,賴院長為何一字不提?能源政策不是不缺電就滿分,全球能源政策的另一重要指標為「可負擔的電費」。政府極為心虛,在其新頒布之能源綱領中完全不提成本考量。

目前能源政策的大錯是小英總統所造成,賴要院長不宜在自己不了解的領域為小英總統錯誤政策背書,而應與其適度切割,才不影響未來爭取大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