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IPCC暖化預測失靈


IPCC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f Climate Change) – 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是1988年於聯合國架構下成立的組織

IPCC 56年就會針對全球暖化出版一本評估報告(Assessment Report)19901995 20012007共出了四版,分別命名為FAR (First Assessment Report)SAR (Second AR)TAR (Third AR)AR4IPCC報告分為數巨冊幾千頁,資料豐富,是全球研討氣候變遷聖經”。

IPCC訂於今年9月出版AR5的第一冊: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暖化的科學基礎”。這一冊在出版前必須經過科學家同儕評論(Peer Review)的階段AR5中有不少重要資料就在這一階段洩漏而為外界所知悉

洩露資料中最為人們所關心的就是全球溫昇這一部分由外洩資料可以歸納出兩個重點:

第一,IPCC前幾版的報告對溫度預測很不準確,過度強調了CO2對全球溫昇的影響,圖1即為AR5中的一個附圖






該圖將過去4版報告預估之溫昇與實際測量的溫昇作一比較可看出,實測溫度遠低於過去報告的預測溫昇。

2也十分有趣。圖2是將FAR預測之溫昇(紅色為上限,綠色為下限)與實測值比較(深藍色為人造衛星量測值,淺藍色為地面量測值)。由圖2可看出,實測值都遠低於IPCC的預測值。



AR5資料可歸納的第二個重點是:過去15(1998-2012)人類碳排佔了自工業革命以來碳排的25%,使大氣中CO2濃度由365ppm增為390ppm(工業革命前為280ppm),但全球溫度上升有限。2012全球均溫還沒1998年高,這可由下兩圖看出。

由圖3可看出溫昇與電腦模型預估差別很大,也可看出1998年溫度可能高於21世紀每年溫度。




4表現過去20(1992-2012)全球溫度,可看出19982012年雖然碳排大量增加,但全球溫昇趨緩。



IPCC暖化預測失靈

個人於本部落格上篇文章“全球暖化”兩面刃"末段指出,目前氣候科學難以預測百年後氣溫及氣候,並非毫無根據。

2 則留言:

  1. IPCC的預測為何不準?因為他們高估CO2的影響,忽視自然因素的作用。以下文章提出許多證據說明自然因素(太陽與宇宙線)的影響。近十年來,太陽活動趨緩,使加溫的效果降低。

    http://psroc.phys.ntu.edu.tw/bimonth/download.php?d=1&cpid=173&did=10

    回覆刪除
    回覆
    1. 個人在「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一書中對此理論有所討論(p. 214-215)。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