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寫了幾篇質疑暖化的文章,恐有讀者以為個人全盤否定“全球暖化”,並非如此。
全球暖化是基於科學事實,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可阻絕地球之紅外線輻射,造成地球暖化,是基於堅強物理基礎的科學事實,無可否認,無可迴避。但問題在於全球暖化有多嚴重?全球暖化速度有多快?這兩個問題就有很大的商榷空間。
今日暖化科學最受人質疑的是回饋(Feedback)效應。目前一般人對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都朗朗上口,但很少知道水蒸氣是比二氧化碳更為重要的溫室氣體,下圖即為聯合國IPCC 2007年第四版報告的附圖。
由圖中可明顯看出水蒸氣(H2O)是較二氧化碳(CO2)更為重要的溫室氣體。目前暖化的理論是認為二氧化碳使全球暖化的效果之一就是使海洋昇溫,使更多的水蒸氣由海中釋入大氣造成了正回饋現象。單單CO2增加全球可能只昇溫1單位,但因CO2增加使H2O增加的昇溫反而有2單位,所以總共有3單位的溫昇。
但問題在於水蒸氣的正回饋是否真使溫昇增為3倍?勿忘大氣中水蒸氣增加會使雲量增加,而雲量增加則有降溫效果,即所謂負回饋。問題在於今日的氣候電腦模型都無法有效模擬雲量,各種模擬各顯神通“猜測”雲量,下圖即為不同電腦模擬所猜測的雲量與實測值(粗線)的比較,看了這張圖很難使人對今日的電腦模擬產生信心。
由本部落格“IPCC暖化預測失靈”一文就可明顯看出電腦模擬不足之處。沒有人知道100年後地球溫度會昇高多少,大家都是靠電腦來模擬百年後的溫昇,許多國家也是依此制定能源政策對抗暖化,但在電腦模擬並不可信的情況下,許多國家(包括台灣)的政策也未免操之過急。
全球暖化是“全球”問題,擔心的是“百年”之後的問題。當今日全球政府多數只有口惠而沒有實際行動之際(詳“誰理會京都議定書???”),台灣政府已一馬當先,一肩挑起“解救地球”的重責大任,今年為減碳政策,全民已多負擔500億元。
台灣政府應馬上停止“以氣代煤”的錯誤政策,目前國際碳交易每噸減碳成本只有“以氣代煤”的十分之一,台灣應尋求碳交易機會。台灣也可為將來碳捕捉與封存(CCS,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預作準備,執行CCR(Carbon Capture
Ready)政策。更應參與全球氣候工程的研發。真正最有效的政策就是核電延役。
也不要忘記台灣碳排佔全球1%,就算台灣由地球上消失,明年全球碳排也不會減少,因為每年全球碳排成長超過1%。
也不要忘記台灣碳排佔全球1%,就算台灣由地球上消失,明年全球碳排也不會減少,因為每年全球碳排成長超過1%。
台灣應立即停止目前自殺式的減碳政策,日前在立法院有學者質疑政府的減碳政策是否符合國家最佳利益,個人深有同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