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8日 星期四

綠電吹很大




本文發布於中國時報:綠電吹很大

https://opinion.chinatimes.com/20190227004394-262105

上週某綠媒大張旗鼓報導:「核減綠增能源轉型」,指出去年裝置容量,綠能首度超過核能,認為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里程碑。

該新聞報導去年再生能源總装置容量576萬瓩,核能在核一廠1號機除役後,總裝置容量已降為451萬瓩,再生能源總装置容量已超核能總装置容量,是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中「以綠電取代核電」政策的重大成就。無人可否認在台灣綠電裝置容量超過核電是件大事,但這是件全民應歡欣鼓舞的大事還是全民應痛哭流涕的大事則有待進一步檢驗。

再生能源可再細分為三種:水電、風電、光電。去年三者裝置容量分別為268萬瓩,71萬瓩及236萬瓩,分別占總裝置容量4451萬瓩的6%1.6%5.3%,總計12.9%。發電量分別為114億度、16億度及27億度,分別占總發電度數2333億度的4.9%0.7%1.1%,總計4.9%

由以上數據可知,蔡政府努力了三年,吹了半天牛的再生能源還是以水力發電為主。風力及太陽能裝置容量共6.9%,發電量更只佔區區1.85%,台灣未來供電如果真靠政府押寶的風電及太陽能,豈不慘哉。

回頭看看核電,去年核一廠1號機除役後,三十餘年來臺灣核電裝置容量首度降為451萬瓩,只占總裝置容量的10.1%,但發電266億度,仍佔總發電量11.4%。若進一步分析則可發現核電其實沒有發揮其總裝置容量的全力,因為受政治干擾,核一廠兩部機一整年都停擺沒有發電,核二廠2號機上半年也停擺,下半年才發電。所以核電真能發電的裝置容量只應計核二廠1.5部機及核三廠2部機,可發電的裝置容量只有338萬瓩。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太陽能裝置容量236萬瓩占核電可發電的裝置容量338萬瓩7成,但太陽能全年發電量27億度,只有核電267億度的1成。原因也很簡單,核電全年90%時間都在發電,太陽能只有13%的時間在發電,所以雖然花了很大力氣,看起來裝置容量很大,但供電能力極為薄弱。

進一步檢查發電成本,依台電資料,107年每度電發電成本核電1.29元,太陽能成本台電部分7.97元,民間5.39元(可能因裝置地點不同造成成本差異),平均6.68元為核電5倍。以綠電取代400億度的核電,每年增加近2000億的發電成本,每家分攤2萬元,真的是好主意嗎?

綠電裝置容量超過核電,該哭還是該笑?答案不是極為明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