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6日 星期三

重大內幕消息:台電評估棄綠電30%



本篇發布於風傳媒:重大內幕消息─台電評估棄綠電30%
https://www.storm.mg/article/511367

上週在台北盛大舉辦了「2018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活動,蔡總統親臨開幕典禮並致辭,是台灣綠能界年度大事。配合該活動在南港展覽館舉辦了三天的「論壇」,個人參與了兩場,有驚人的發現。

個人參加一場有關氫能的論壇,第一位講者是黃得瑞教授。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黃教授大名,其實他是蔡政府能源智囊團要角,目前擔任綠能發展重中之重的「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籌備辦公室主任。黃教授也是「台灣氫能產業發展聯盟」理事長。

黃教授演講中有一張投影片(本文開頭),個人看後大吃一驚。


請注意該投影片第一段:台灣在2025無核家園,綠能發電佔20%,預定太陽光電20GW/風力發電4.2GW,台電既有輸配電網不見得能夠完全容納(台電預估可能逾30%無法併網)。

這是個人第一次看到「台電預估30%綠能無法併網」這種說法。如果講者是泛泛之輩,個人對台電是否有此種評估也不敢確定,但黃教授是蔡政府能源政策重臣,深知能源政策內幕,引用台電說法決非沒有根據。

當然黃教授並非有意唱衰綠能,黃教授引用台電這句話的目的是推銷「氫能」。鼓吹在綠能太多,台電「棄電」時,以氫能儲能。當然成本上是否可行就不在黃教授考量範圍。

在黃教授演講結束接受提問時,立即有聽眾請教黃教授「台電預估30%綠能無法併網」是否有所本?黃教授答覆:這是台電內部評估報告,並未對外公開。

其實個人在台灣的能源災難」一書1.7節「再生能源發展上限」及上月在風傳媒發表之「離岸風電融資之巨大風險」都曾指出依台電目前夏日尖峰負載37GW(平均負載30GW)及冬天尖峰負載28GW平均負載23GW),根本無福消受24.4GW目前加碼為26.7GW)的不穩定綠電。以獨立電網的台灣而言,即使極為大膽的以冬天尖峰50%為上限,也只能裝置最多14GW的不穩定綠電。系統用電規模而非輸配電網限制才是決定綠電發展上限的最重要因素。


台電內部評估綠電有30%無法併網是件天大的事情,表示蔡政府在選前「新能源政策」中規劃每年增加400億無碳綠電以取代現有三座核電每年提供的400億度無碳核電完全破功。這應是蔡政府目前絕口不提發展綠電是為了取代核電的真正原因。台電如此重要的評估,政府為何要隱瞞?這項評估對風力及太陽能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影響

在「離岸風電融資之巨大風險」一文中,個人曾指出:


台電對於不穏定綠電對供電可靠度,電力品質及供電安全所可能造成的影響也很清楚。台電再生能源作業要點第九條規定:

九、本公司基於供電可靠度、電力品質、供電安全及購售電量等因素考量,執行安全調度、工作停電、事故應變或設備檢修等事項,致設置者須配合停機或減載時,其短少之躉售電能不得要求本公司補償。

依據此一作業要點,台電與離岸風電業者合約第九條也規定如下:

第九條運轉與調度
如有因甲方或所屬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之執行安全調度、工作停電、電力系統發生事故或甲乙雙方設備檢修等因素需要,乙方應配合甲方要求停機或減載,其因而短少之電能躉售,乙方不得要求甲方補償。
前項甲方或所屬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之要求停減供電能期間,乙方超出甲方要求所供應之電能,應於當期購電度數扣除,不計購電電費。

台電對未來不穩定綠電過多,不可避免的將造成「棄電」在合約中早有規定,並載明乙方不得要求甲方補償

離岸風電投標最大贏家丹麥沃旭公司,預計要釋出五成風場股權給國內買主以「分散財務風險」,也並非毫無來由。

此外個人認為政府將原訂2025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電由3GW加為5.5GW的主要原因即為以增加2.5GW風電取代7.5GW太陽能(前者每年發電3600小時,後者每年發電1200小時),以降低不穩定綠電的總裝置容量,減少棄電比例。但如果政府要將原規劃的20GW太陽能降為12.5GW對國內太陽能產業發展及股價的衝擊也極為巨大,政府也應說清楚講明白

以台灣而言,用電尖峰在夏天,太陽光電可充分發揮功能,當然遠勝於夏日供電能力薄弱的風電。但政府顧不了這麼多,一心只想以衝高綠電度數以取代核電,寧可犧牲國內太陽能產業也要以進貢外國離岸風電業者近2兆元以達到廢核目標。

如果台電早有棄綠電30%的評估報告,政府及總統仍一再宣稱2025年風電、太陽光電裝置目標為26.7GW已經不是什麼「假新聞」層次的問題,而是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完全破產的最有力證據。

政府不宜隱瞞真相,應立即公布台電評估報告以利全國各界重新評估檢討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