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蔡政府休想脫罪—-駁斥芋傳媒風電誤導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蔡政府休想脫罪—駁斥芋傳媒風電誤導
https://www.storm.mg/article/2204042

大選剛結束,蔡政府就忙著為其歷史定位塗脂抹粉,企圖擺脫賣台惡名。

上週芋傳媒於其「綠能流言終結專欄」發表四篇文章,除一篇汚衊抹黑本人外,另外三篇大力為蔡政府之離岸風電辯護。蔡政府以其綠媒側翼如此大張其鼓,其實事出有因。本人在今年九月出版了一本「離岸風電大騙局」,全方位揭發蔡政府割地賠款,掏空台灣兩兆元之離岸風電罪行。該書由張善政院長寫推薦介,電子書已有廣大讀者免費下載,造成蔡政府極大壓力。蔡政府不但不修正此一喪權辱國政策,反而決定動員網軍,顚倒黑白,意圖混淆視聽,隠暪其賣國罪行。

芋傳媒之「綠能流言終結專欄」很不尋常的花了很大功夫,寫了三篇文章辯護離岸風電政策,可視為蔡政府對大騙局一書之正式回應。本文僅依該三篇文章不同重點,摘要駁斥:


增加風機裝置量

本人在大騙局一書中指出蔡政府將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由3GW上調為5.5GW主因恐為增加容量因數較高之離岸風電裝置容量,以降低容量因數較低之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避免因不穩定綠電之總裝置容量過高,電網無法消受,遭到大規模棄綠電的命運。此一論述已由台電証實,詳:台電揭穿小英大騙局

但芋傳媒文章論點為:因風機容量增大,同樣風場裝置容量就可大幅增加,此乃上調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的主因,該文說:

「想像一下在一塊風場,採用 4MW 風機,架設 25 架風機是 100MW,但如果使用現在市場上常見的 8MW 風機,一樣的風機數量裝置容量就變成 200MW,馬上就增加了 100MW。而現在科技研發和進步的速度相當快速,風機從 4MW 發展到 8MW 所需的時間,其實比大家想像中都還要快很多。」

該文結論為:「在風機越做越大的情況下,同樣的風場,裝置容量也就可以大幅增加。」

整段論述暴露了綠營網軍文青毫無科學知識。

個人在多年前出版的「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中,曾詳細解釋即使風機加大,也無法在同樣面積的地表增加風機裝置容量,也無法讓同樣面積的地表增加風力發電量。

在迷思一書中,針對此一科學事實有以下之解釋:

風力發電機之所以龐大,主要原因是風力發電機的發電功率和風車葉片掃過的面積成正比(與葉片直徑D 平方成正比)。如果風車葉片的直徑增加1 倍,發電功率就會變成原來的4 倍。但風車葉片的長度無法無限制加長,因為有技術上的限制。葉片材料需要的強度與長度成三次方的關係,葉片越長對材料強度的要求越高。

有人以為同樣面積的土地,若裝設大風機比裝設小風機就可以發更多的電,並非如此。主要原因是風機之間不能太靠近,以免在上風之風機對位於下風的風機造成干擾。一般而言,風機間距離在主要風向約需10D,在垂直方向的距離約需3D,所以一個風機佔地面積也與葉片直徑成平方關係。換句話說若葉片長度增加1 倍可以讓發電功率增加4 倍,但風機所占面積(若有兩部風機以上)也成原來的4 倍,所以發展越來越大的風力發電機並無法讓同樣面積的土地風力發電量增加。所以我們說風場單位面積的功率(功率密度,Power Density)是不變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顯然芋傳媒網軍並不了解風機基本物理特性,才會以為:「在風機越做越大的情況下,同樣的風場,裝置容量也就可以大幅增加。」這種水準,也敢討論風電?

國產化白忙一場

2018年底,監察院曾對經濟部提出糾正案,主要原因在糾正經濟部以高於國際價格一倍的費率決標,將使台灣多付近兆元的電費給國外開發商。經濟部之主要答辯理由為:高價決標是為了發展國內離岸風電產業,也就是為了「國產化」。本人於大騙局一書中以一章的篇幅檢討國産化,結論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白忙一場」。芋傳媒有一篇文章強力為國產化辯論,但論點極為薄弱,一一駁斥如下:

芋傳媒指出:「風機佔 34%、水下基礎佔 23%、風機的安裝也佔將近 20%,這三大項目佔了近八成,也正是本土廠商積極參與的部分」。這句不是廢話?問題是積極參與分了多少羹?該文非常得意的指出臺灣廠商已有500億訂單。

這可分兩部分檢討,第一,即使沒有國産化要求,許多設備及工料本來也一定是由在地廠商提供,設備如陸上變電站之變壓器及開關箱等,工料如風機塔架及水下基礎鋼料等,這些本來就是內購,難道還千里沼沼從歐洲運來?目前最大訂單都與鋼料有關,即使沒有國產化要求,這些設備材料本來也一定是內購,1兆元不是多花?

第二,蔡總統曾說過建設海上風機要1兆元建設費用,500億元數字看起來很驚人,但不到總建設經費5%,不正如本人所說:外商吃肉,本國廠商喝剩湯。

芋傳媒文中特們強調西門子在台灣設立了風機組裝廠。風機體積龐大,就算沒有國產化要求,八成也是在地組裝,有什麼好吹的?但重點在於該組裝廠未來命運如何?台電早年也曾為了國產化,要求奇異公司在台灣成立聯亞公司,組裝火力電廠的汽輪機等,但等台電工程結束,聯亞再也沒有新的訂單,最後清算解散。前車之鑑,後生文青可能根本不知道。

上週新聞指出離岸風電「海底電纜」項目之國產化已遭刪除,原因是國內廠商沒有投資設廠意願,主因之一就是看不到未來市場。本人在大騙局一書中明確指出未來在東亞,台灣根本毫無風電商機。一方面除中國大陸外,根本沒有什麼國家將離岸風機列為重大電力建設。以大陸而言,本身離岸風電産業及海事工程能力就極強,台灣有何商機?

以國產化為由,意圖遮掩多花1兆元的重大賣台罪行本來就是彌天大謊。這騙局總有一天將遭揭穿,吾人大可等十年,到2030檢驗花了1兆元建立的「離岸風電產業」得到了多少海外訂單,創造了多少外滙。

創造2萬就業機會

蔡政府很喜歡吹:離岸風電1兆元投資,創造了2萬就業機會。個人在大騙局書中指出平均花5千萬創造一個就業有什麼好說嘴的?

芋傳媒文章先辯解依歐洲數據,每裝置1MW直接間接可創造15個就業機會,蔡政府只估3.6個就業機會是很保守的估計。蔡政府大概忘了歐洲國家建設離岸風電基本上全部都是國產,當然創造的就業機會都在本國。台灣根本沒離岸風電產業,幾乎完全靠外商提供風機及海事工程船舶,創造許多歐洲國家的就業機會,台灣只分到一些剩羹,創造國內就業機會當然遠低於歐洲,什麼叫估計較為「保守」?

芋傳媒文章最可笑的是將離岸風電創造的就業機會與台積電相比。蔡政府為何一再強調離岸風電創造的就業機會?因為根本說不出為何要推動離岸風電,只好將創造2萬就業機會掛在嘴邊。台積電對台灣的貢獻只在於創造就業機會?台積電每年營業額上兆,絶大多數外銷,不知為台灣創造了多少外滙。離岸風電是外國開發商向台灣人民收電費,創造的外滙是“零”,也好意思與台積電比較?正如同綠營縣長曾大言不慚的說要將彰化變成東方的沙烏地阿拉伯,邏輯一樣不通。

離岸風電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坑殺台灣2兆元。是蔡政府最明顯的錯誤政策,其嚴重後果將在未來數年逐年發生,屆時民眾必將醒悟,追究罪魁禍首。上自總統之各級賣台官員及為其塗脂抹粉的媒體、文青,一個都跑不掉。蔡政府心知肚明,又好使出其一貫技倆,動用網軍,混淆視聽,企圖隠暪賣國罪行,其心態實昭然若揭。但如此重要政策辯護文章竟然不敢具名真,只敢在暗處放冷箭,也正是綠營網軍鼠輩風格。

延伸閱讀:
張善政院長推薦,陳立誠著「離岸風電大騙局」電子書免費下載閲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