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布於風傳媒:由川普彈劾案反思台灣氣候能源政策
上週美國民主黨在其控制之眾議院啓動了彈劾川普總統的程序。其實這次彈劾案頗有蹊蹺,彈劾是在白宮公布川普與烏克蘭總統通話紀錄後發動。川普為何要公布此一談話記錄直接引發此次彈劾?
其實這充滿了政治算計,川普引發民主黨彈欬是為了明年總統勝選。這招不是很奇怪嗎?引發民主黨彈劾自己會對明年選舉有利?正是如此,世事就是這麼奇怪。
其實川普算準了彈劾案最終不會通過,因為即使該案在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通過,也絶無可能在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以2/3多數通過。但啓動彈劾會重創明年美國大選川普最不願意面對的對手:前副總統拜登。
此次眾議院發動彈劾的主要理由是川普在與烏克蘭總統通話時施壓,要其調查拜登兒子在烏克蘭石油公司擔任董事之相關事宜。拜登擔任副總統時被歐巴馬總統指定處理烏克蘭事務,拜登兒子之後又被烏克蘭石油公司任命為董事,坐領高薪(每月5萬美金元)。不說別的,這沒有利益衝突嗎?拜登希望這件事趕快落幕,以免更多人知道此一醜聞,現在眾議院因為此一事件彈劾川普,整個事件怎可能很快收場?結果就是重創拜登,無法在明年代表民主黨與川普競爭總統寶座。
話說回來,川普為何特別擔心拜登成為對手,他不擔心民主黨其他對手嗎?正是如此。這又要談談美國兩黨初選制度。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基本代表社會上自由(左派)及保守(右派)兩大陣營,各有其支持民眾。但許多政策在各黨支持群眾中很有市場,但在大選時反而是票房毒藥。
舉例而言,共和黨群眾反對槍械管制,反對墜胎合法化。但在一般民眾多數贊成槍械管制及墜胎合法化。共和黨人為贏得黨內初選,在初選階段政見就要符合黨內群眾偏好,立場儘可能偏右,但在大選時,為了爭取中間選民,又要修正立場,儘量向中間靠攏。
民主黨也有同樣問題, 民主黨群眾支持歐巴馬總統的全民健保及激進減碳抗暖的氣候能源政策,但以全國而言,這兩項政策並不討好。
在2016年川普勝選後,個人寫了一篇「從能源政見看川普為何勝選」,指出在25個重要燃煤州中,川普在23州勝出,勝率為92%。希拉蕊激進的氣候能源政策正成為其失去幾個関鍵搖擺州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這也並非本人有什麼真知灼見,本人發表該文後不久。華爾街日報刋登了一篇文章:「民主黨因為環保政策付出的代價」,該篇作者說:讓我給民主黨提個建議,這是民主黨策士們私下討論但因害怕疏離了環保人士而不敢公開推動的議題。我建議民主黨對能源政策應採取較為緩和的立場,不論是支持輸送石油的 Keystone XL 管缐計劃,贊同對地方經濟有重大影響的頁岩氣裂解或對歐巴馬政府一連串的環保規定提出一些批評。這些政見對民主黨吸引己遠離民主黨的勞工階級選民有極大的助益。
說了半天與拜登有什麼關係?關係大了。目前民主黨明年有意參選總統者眾多,已舉辦多次電視辯論。但如前所述,為爭取在黨內初選勝出,除已有全國知名度的拜登外,各候選人的政見是競相向左靠攏。以氣候能源政策而言,無不大力主張徴收碳稅,大力發展再生能源,減少火力電廠,設下無法達成的減碳目標。深怕說得不夠激烈,無法得到左派環保群眾的支持。只有拜登已有全國知名度,不必嘩眾取寵,較少附和激進左派政策。但拜登究竟當了八年副總統,在民主黨內有一定支持度,目前在民主黨內民調中仍保持稍許領先。
川普聆聽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激烈言論,心中暗喜,因為現在說得越偏激,在大選時越不容易調整説辭向中間選民靠攏,川普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坐享中間選票,贏得連任。但拜登很麻煩,拜登政見較為中道,形象又很好,如果明年民主黨各州初選後,推出拜登為總統候選人,川普就凶多吉少。川普下險棋,公布與烏克蘭總統通話記錄,目的其實在重創拜登,減少其在民主黨初選勝算,川普自認可輕易擊敗失去中間選民支持的其他民主黨候選人。
激進的氣候能源政策在美國不討好是美國特有現象嗎?非也。去年在法國發生的黃背心運動導火缐是馬克隆總統為了抗暖增加的汽油稅。今天澳洲大選跌破眾人眼鏡,主打氣候與減碳議題的勞工黨落敗,堅持發展經濟優先的執政黨自由黨聯盟獲勝。選舉結果顯示,澳洲人並不在意氣候變遷,長久以來一直拒絕大幅削減碳排放與煤炭經濟的保守派執政聯盟繼續執政。今年4月在加拿大阿伯塔省的選舉,碳稅是最主要議題。主張廢除碳稅的政黨以63席對24席的壓倒性多數撃敗主張實施碳稅的政黨,加拿大總理杜魯道的減碳政策遭逢重大挑戰。
其實與國外相較,台灣目前推動的是全球最昂貴的氣候能源政策。法國的汽油稅使每部車每年增加1000元油錢,就引起黃背心暴動。蔡政府單單離岸風電,全國每個家庭每年就要多負擔1萬元發電成本,加上增加太陽能及燃氣發電佔比,每個家庭每年就要多負擔3萬元發電成本。台灣人民不在乎嗎?
台灣人民不是不在乎而是不知道。世界各國人民都知道推動氣候能源政策是要花大錢的,人民會衡量其間的利弊得失。只有台灣人民不知道。台灣人民根本不知道蔡政府推動的是全球最激進的氣候能源政策,以20年計,每家要為之付出60萬元代價。可嘆的是在民粹無知的台灣社會,兩黨正為激烈的氣候能源政策競相加碼。
世界局勢是一面鏡子,台灣媒體及社會真要好好學習,認真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