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台北市太陽光電



每年十月在台北都要舉辦一場「台灣智慧能源週」的大拜拜,地點都在南港展覽館,小英總統必然親臨致詞。大拜拜不但舉辦多場論壇,一樓也都有近百個單位擺攤展覽。

昨天本人去參觀了展覽,發現外國人比往人多了好幾倍,仔細覌察,都是衝著離岸風電而來。當然了,兩兆元的大肥肉,大商機,怎麼不會引得各國廠商蜂湧而至?兩兆元商機中超額利潤又上兆元,天下有這麼好賺的生意嗎?許多外國廠商大概很好奇「愚人之島」的人民到底長相如何,在全球都會鬧翻的重大弊案,在這個小島上倒是船過水無痕,還有許多人在幫著數鈔票,老外看了嘆為觀止,個人看了則是心中淌血。


在展場上有一區是各縣市擺攤,競相誇耀本縣市推動綠能的成績,身為台北市民,不免到台北市展埸參觀。綠能需要廣大土地,在全台人口密度最高的台北市,老實說真還拿不出什麼偉大成績。台北市顯然一個風機都沒有,拿得出手的就是太陽光電。

台北市的傳單上吹噓台北市目前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己達23.25MW,較2015年馬政府時代增加5倍,每年減碳11822公噸,相當於3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吸碳量,每月發電量可提供6000戶使用。

註解中特別標明北市每瓩太陽能每年發電954度,大安公園每年吸碳389噸,住宅每月平均用電300度。

台灣南部每瓩太陽光電平均每年可發電1250度,每天平均發電3.4小時,台北市多雨,條件比南部差多了,每天平均發電不到3小時,只有2.6小時。美國太陽能每瓩年平均發電2400小時,台北發電時數不到美國4成,每度電發電成本是美國的2.5倍,是天生不合適發展太陽能的地方。

依台電統計年報,2018年台北市用電162億度,目前裝置的太陽光電全年發電22百萬度,略多於全年用電量的千分之1。台灣人民每人每年平均排碳12公噸,目前裝置的太陽能可以抵1000人碳排,台北市200萬市民,太陽光電要增加2000倍的裝置容量才夠。

由以上分析可知台北市靠太陽能實在沒法過日子,過去數十年台北市用電從何而來?答案很簡單:核電。位於新北市的核一核二廠,每年發電250億度,遠大於台北市用電量,核四廠每年發電200億度,提供台北市用電也綽綽有餘。

台北市反核民眾𣎴少,但可能做夢都沒想到過去數十年自己用電主要是由核電廠提供,了解真相後還要反核擁抱太陽能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