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談談台電環境白皮書


本篇發布於風傳媒:談談台電環境白皮書
https://www.storm.mg/article/1176644?srcid=gAAAAABcuAjr3XVKe-nWKZHKI6JCtnmBEn_cojs3Yx4qrbBJpdS_oGxieMfLHN6rPVgNZ53sQjYdIVuc1De9gP664vpqxUVGBhAKZ8LJMxddQKaZI5asMTs%253D

月初台電首度發布「環境白皮書」,這是件大事,但也只是一日新聞。媒體上只有報導,未見討論。

降低碳排與空汚目標

該白皮書洋洋灑灑30頁,開宗明義即提出六大環境策略面向,但細究還是以減少碳排及降低空汚為主,媒體報導也集中於這兩項,尢其關注台電對兩者之減量目標及達標年。白皮書中將達標年分為短期目標(2021),中期目標(2025)及長期目標(2030)。

以減碳而言,火力機組淨排放強度與2016年相較,分別減少7%,15%及20%。

以空汚而言,排放強度與2016年相較,分別減少30%,40%與50%。

在此先要解釋何為「排放強度」,排放強度是指每度電排放量。請注意,減碳與空污的排放強度基準不同,減碳是單以火力機組發電度數計算,空汚則以總發電度數計算(含火電,核電與綠電)。

在此宜對排放強度與排放總量之關係作一解釋,排放強度降低並不表示排放總量會同步減少。因為排放強度是指單位排放量(每度排放量),但總發電度數是年年增加。依經濟部每年月電成長1.8%計算,2021/2025/2030發電度數較2016年增加9%,17%及28%。所以雖然排放強度下降,但排放總量有可能上升。以巴黎協定而言,各國承諾的是降低碳排總量而不是碳排強度。

減少碳排

以減碳而言,台電排放強度是單以火力發電度數為基準。因為以每度碳排而言,燃氣發電(0.4公斤)只有燃煤發電(0.8公斤)之半,要降低火電碳排強度的手段當然就只有增加氣電而減少煤電。

依國際能源總署預測,2025年每度發電成本氣電較煤電高2元,所以如果以增加氣電取代煤電方式減碳,每噸減碳成本5000元,較溫減法碳價(每噸500元)高了10倍,也較歐洲碳交易市場每噸15歐元(台幣570元)高了8倍。國外專家老早就指出,像台灣這種進口昂貴液化天然氣來發電的國家,根本不合適將以氣代煤作為減碳手段。

依蔡政府氣電配比增為50%以取代煤電之規劃,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1000億元,每家每年增加1萬元以上的負擔,民眾真的願意為了減碳付出如此高的代價嗎?法國人民因政府為了減碳增加汽油稅,每家每年增加1千元負擔而引起黃背心暴動,台灣人民對每年多花1萬元減碳是無所謂還是根本不知道?

降低空汚

要解讀白皮書降低空汚手段就較解讀減少碳排遠為複雜,因為白皮書中降低空汚之排放強度由全系統(含火電,核電與綠電)發電度數計算,與減少碳排強度只計火電度數不同。降低空汚固然可以如減少碳排般的以增氣降煤作為手段,但更可以由增加綠電或核電占比的方式達成。

但個人翻遍報告找不到台電究竟將以何種方式達到空汚減量目標,因台電降低空汚排放強度目標遠大於減少碳排強度目標,應無法單以增氣降煤達成。為了降低空汚排放強度目標,顯然增加綠電或核電就是重要手段。但台電到底是規劃以大量增加綠電(離岸風電及太陽光電)還是大量增加核電(核電延役及核四商轉)在白皮書中並沒有交代,採取不同方式的減量途徑的減量成本天差地別,因為綠電極貴而核電極為便宜。

另一重要資訊大家也要特別注意,就是電力造成的空汚占比只有3%,所以即使電力空汚降為零,全台空污也不過減少3%,成本效益考量更為重要。因為氣電成本遠高於煤電,以增氣降煤作為減少空汚的手段顯然不可取。綠電更是天價,增加綠電是更不可取的減汚手段,只有增加核電減少空汚是「便宜又大碗」的手段。

當然台電對空污減量的途徑也無法作主,因為到底要大量增加綠電還是保留甚至增加核電完全是政治議題,要看2020誰贏得大選而定

「環境白皮書」必要嗎?

其實有一個更基本的問題:「環境白皮書」必要嗎?全球各國制定能源政策有三大考量:確保供應、成本低廉及環境保護,但三者往往不可得兼。以重要性而言首為確保供應,次為成本低廉最後才是環境保護。台電為何沒有「供應白皮書」、「成本白皮書」而單單只是「環境白皮書」。若單單環保掛帥,供應安全與成本考量不都要靠後站了?減少空汚及碳排固然重要,但也要同時考量供應安全與成本考量。

本文對成本考量已有所説明,但白皮書中完全未提對電價的衝擊。在此也簡略討論單單考慮環保對能源供應安全的影響。由上文討論可知增加氣電及綠電對減少空汚及碳排都有正面效益。但台灣液化天然氣在夏天只有一週存量,是台灣能源供應安全的軟肋。綠電靠天吃飯,天生就有供電不穩的問題。若環保掛帥,大力發展氣電與綠電(目前蔡政府能源政策的重點),必然對確保供應與成本低廉兩目標都造成重大衝擊。

難道台電不知道能源政策有三大考量?台電當然了解,全國真正電力專家多在台電。可悲的是台電上級單位經濟部及行政院就未必真正了解電力。但這些上級單位常受環保團體及極端環保思維左右,台電就因受到政治干擾,情非得已,不得不配合演出。

台電發布「環境白皮書」正彰顯了台灣社會與台電今日為極端環保份子綁架的悲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