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大潭藻礁牽動未來缺電



本文發表於風傳媒:大潭藻礁牽動未來缺電
http://www.storm.mg/article/339164

 報載為了保護大潭藻礁,中研院士廖運範及前中研院長李遠哲等超過百位學者參與連署,盼停止開發,保護生態。

要求停止開發是什麼建設案?不是別的,正是大潭第三天然氣接受站,大潭第三接受站對蔡政府能源政策極為重要。一方面廢核,一方面又要減碳,蔡政府在2025年能源配比目標要將燃煤發電降為30%,而以燃氣發電增為50%取代。

台電10605電源開發方案規劃未來十年除目前正在興建中的3部各90萬瓩的通霄燃氣機組外,新增的燃氣機組有大潭475萬瓩機組,高原1120萬瓩機組,興達3130萬瓩機組,台中2130萬瓩機組,協和1130萬瓩機組,最後還要在通霄加建2110萬瓩機組。


這些燃氣機組都是巨大無比。目前台電系統中最大的核二、核三機組,其單機容量各為98萬瓩及95萬瓩,核四為130萬瓩。上述許多燃氣機組單機容量都與核四單機容量相同,都是130萬瓩。這15部巨無霸機組,並都規劃於未來十年完工,其總裝機容量1700萬瓩,約為台電公司過去40年建設之核能、燃煤、燃氣及水力總裝機容量3440萬瓩之半,可想見其工程規模之巨大及挑戰之艱巨。

十年內要投入如此巨大建設經費及工程能量的唯一原因就是要將目前煤電、氣電配比在八年內翻轉,期望每年可減碳1800萬噸。但目前核電延役,核四商轉每年減碳何止1800萬噸?由各面向檢視都可證明目前能源政策之荒謬。

但話說回來,以氣電代煤電又是蔡政府能源政策兩大支柱之一(另一為以綠電代核電),不可能輕易改變。但燃氣電廠建設大計能否達標的最重要條件是穩定供氣。今日環團及李遠哲等人反對的大潭天然氣接收站工程,正是供應最先啟動之4部大潭燃氣機組的天然氣來源。若大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時程生變,打頭陣的大潭四部機組必然無法如期完工,牽連後續一連串燃氣計劃推動,對蔡政府能源政策將為一沉重打擊。蔡政府在2025年以綠電代核電及以氣電代煤電的目標必將提早跳票。

報載政府要台電將通霄23號機提前於2019年完工,則馬政府時代規劃之八部大型火力機組(燃煤5,燃氣3)共670萬瓩均將於小英總統第一任完工,可喜可賀。但依台電10605電源開發方案,20202022三年又是空窗期,如大潭第三接受站無法如期完工,本來預定於2023/2024年完工之大潭89號機無法商轉,電力建設空窗期還要拉長,缺電危機必然再度浮現。屆時叫苦的恐怕不只是台積電等電子產業而是下任總統及全國百姓。

環保團體反核電反煤電立場鮮明,但聯合學界反對大潭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又像是反氣電。在廢核後,即使蔡政府綠電達標,也不過佔供電20%,其他80%還是要來自火力發電(不論燃煤或燃氣)。如果環團這也反那也反,大家真不得不要求環團給台灣能源指一條明路,環團心目中台灣最佳能源配比究竟如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