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基載電廠(核能及燃煤)嚴重不足 只好將燃氣電廠當基載電廠使用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林全你錯了,核電當然可以解決815大停電問題 www.storm.mg/authors/35052
週一在立法院,林全院長說” 此次停電是電網問題,再多核電都不能解決停電問題
”。真的嗎?
上週寫了一篇討論815大停電的文章,提及備用容量不足是大停電重要原因。今日政府要將備用容量由15%降為10%,更將陷台灣於險境。其實815大停電暴露了台灣電力結構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這一根本問題才造成了815大停電。
試問為何到了傍晚5點,大潭電廠六部燃氣機組還不能〝休息〞而全力運轉?大潭電廠是燃氣電廠,電力結構中的燃氣電廠是作為中/尖載機組使用,根本不應該像現在一樣24小時發電,當基載電廠使用。但由附圖中可明顯看出燃氣電廠(黃色部分)24小時不停發電,當基載電廠使用。
許多人可能不了解何謂基載電廠,中/尖載電廠。簡單說,基載電廠就是發電成本低廉但機組昇降載緩慢的電廠,在台灣就是核能及燃煤電廠。中/尖載電廠就是發電成本高昂,但昇降載快速的電廠。在電力結構中,兩種電廠都需要,各司其職。基載電廠提供24小時的穩定便宜電力,但白天尖峰用電時段用電量較難預測,所以使用發電成本高昂但可靈活調度的中/尖載(燃氣)電廠快速昇降載,以配合尖峯用電需求。
個人多年來一再警告台灣電力系統基載電廠嚴重不足。受環保團體誤導,社會上反核、反煤情結太過嚴重。過去十多年來,不用說沒有新的核能機組完工,也極少新燃煤機組完工。過去十餘年的電力需求成長完全依靠大規模興建燃氣電廠來因應。大潭六部燃氣機組就是在這一時期興建完工。同期完工的九家民廠電廠中,有七家是燃氣電廠。在發電成本低廉的基載電廠極端不足的電力結構下,台灣電價怎能不漲?
以815大停電而言,當時大潭六部機組共438萬瓩全力運轉。若核一、二廠兩部被立法院〝叫停〞的機組正常運轉(共162萬瓩),大潭只要4部機組運轉,若核四廠1號機(容量135萬瓩)未遭封存也正常運轉,大潭只需要2部機運轉。大潭2部機跳機,不至於發生低頻跳機,發生大停電事故。增加核電及燃煤電等基載機組並增加備用容量,815大停電就不會發生。林全院長又錯了。
如前述,我國電力真正最大問題是基載電廠(核能、燃煤)不足。但蔡政府能源政策完全反其道而行,不但廢核(綠電取代核電),在2025年也要將發電佔比約50%的燃煤降為30%(氣電取代煤電)。不知推動這種無厘頭能源政策的蔡政府能源團隊是何思維。
近日有人以棒球術語將基載電廠比喻為先發投手,以中/尖載電廠比喻為救援投手也頗為傳神。
先發投手可獨撐六局,救援投手勉強可投一、兩局。但某火星人完全不懂棒球,接手球隊後,提出〝新投手政策〞。認為不應集中押寶先發投手一人,而應採取〝分散式投手政策〞,降低風險。九局球賽中,由九位救援投手輪番上場。先發投手不是遭資遣就是坐冷板凳。在某次球賽破記錄的大輸100:0後,該隊經理在賽後記者會中還死鴨子嘴硬,重申仍將堅持〝新投手政策〞,不會動用〝先發投手〞。
這種經理人似乎搞不清楚本身位子可能不保。在下次大選,人民也可給蔡政府當頭棒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