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發表於風傳媒:政府押寶氫能?台灣危矣
上週四在台北舉行了台德能源轉型論壇。週五許多媒體都刊出了台方學者對德方演講者齊辛博士所鼓吹的「能源轉型」提出的質疑。但媒體對台方演講者黃得瑞教授的演講無支字片語報導,個人實感詫異。
上週四在台北舉行了台德能源轉型論壇。週五許多媒體都刊出了台方學者對德方演講者齊辛博士所鼓吹的「能源轉型」提出的質疑。但媒體對台方演講者黃得瑞教授的演講無支字片語報導,個人實感詫異。
黃教授為交通大學教授兼綠能中心主任,為去年民進黨發表之新能源政策起草人之一,目前擔任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委員。該辦公室由吳政忠及張景森兩位行政院政務委員擔任共同召集人。黃教授上月甫接任政府極為重視的沙崙綠能科學城籌備辦公室主任。由以上資歷可看出黃教授在政府能源政策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表一 新政府電力規劃目標
單位:MW(百萬瓦)
2020
|
2025
|
2030
|
|
陸域風力
|
1,200
|
1,200
|
1,200
|
離岸風力
|
520
|
3,000
|
10,000
|
水力
|
2,100
|
2,150
|
2,150
|
太陽能
|
8,776
|
20,000
|
30,000
|
地熱
|
150
|
200
|
1,000
|
生質能
|
768
|
813
|
1,050
|
海洋能
|
0
|
0
|
70
|
氫能
|
23
|
60
|
2,000
|
總計
|
13,573
|
27,423
|
47,420
|
由表一可看出政府對再生能源規劃極具野心,規劃在該三年度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將達13.5GW/27.4GW/47.4GW。如此極具野心的規劃自然引起了在場聽眾的極大興趣,在上午最後一節Q&A時段,就有聽眾提問在場台電首長2030年47.4GW再生能源中不穩定的再生能源(風力及太陽能)裝置容量達42.1GW是否可行?
台電首長很客氣的指出三點:
1.
42.1GW的風力及太陽能可能已超過台電預估的尖峰負載(40GW),因電力很難儲存,超過尖峰負載的裝置容量恐為投資浪費。
2.若太陽能裝置達30GW,則在下午4時陽光普照時太陽能可提供30GW電力,但在下午6時太陽下山後,太陽能即無法提供任何電力,表示傳統火力機組必需在2小時內補上30GW缺口。台電目前上午6時至8時電力需求由25GW提昇為32GW,2小時增加7GW電力供應都十分辛苦。2小時內火力機組提供30GW電力,幾乎可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3.德國齊辛博士簡介資料顯示德國目前尖峰負載為83GW,但電力總裝置容量為204GW。其中再生能源97GW,傳統電力佔107GW。表示德國備用容量超過140%,單單計算傳統電力其備用容量也有30%,表示德國在全力發展再生能源時,也未停止傳統電力建設,由此可知台電也應繼續發展火力發電。
黃教授隨即指出若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超過尖峰負載,則多餘之再生能源電力可予以〝製氫〞,以氫氣方式儲能。依政府規劃2025年/2030氫能發電裝置容量,將分別為60 MW及2,000 MW。
黃教授在其演講時即花不少時間解釋政府對氫能發電的規劃,個人聆聽後也嘆為觀止。
今日全球能源需求最大的兩個區塊就是電力及交通。要減碳就要由電力及交通減碳下手。因燃料電池(氫能)可取代汽油,所以全球發展氫能主要著眼於以氫能減少交通碳排,無人將氫能發電作為減碳的主要途徑。聯合國IPCC報告中針對發電端的減碳也只著墨於再生能源,核能及CCS(碳捕提及封存)。根本未將氫能作為電力減碳的手段。
氫能發電19世紀就已發展,但成本實在太過高昂,無法與一般發電方式競爭。近年來為了減碳,也有國家對氫能發電投以關受的眼神。義大利在2004年曾裝置當時世界最大的氫能發電設備(12MW),十年後(2014年)韓國也大手筆的裝置了目前全球最大的59MW氫能發電設備。因為氫能發電成本問題,十年來推展極為緩慢。
今日政府若真要不計民脂民膏砸大錢在2025年裝設60MW氫能發電設備玩玩也無人可擋,但規劃在2030年設置2000MW的氫能發電設備以儲存超過尖峰負載的再生能源電力就有點癡人說夢了。
由以上針對太陽能及氫能的討論即可發現目前政府的能源政策與實務極端脫節,明顯看出是在象牙塔內的學者所規劃的產物。為了台灣的前途,全國民眾應密切監督驗收其未來幾年的發展,即時予以強力導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