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太陽能用地問題

本篇發表於風傳媒:太陽能用地問題

政府新能源計劃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在2025年時裝設2000萬瓩(20GW 的太陽能,每年提供250億度電。

依民進黨選前規劃,20172020四年間,太陽能裝置容量將逐年增加,該四年總裝置容量將達2GW/4.3GW/6.5GW/8.8GW,當然最終目標是在2025年達到20GW的裝置容量。

對於如此大規模的增設太陽能發電,當然引起很大質疑。有人指出饋線不足,有人指出日落後火電接不上,有人指出在獨立電網中,不穩定電源佔比太高極為危險。但設置太陽能最基本的問題是土地。因太陽能的能源密度極低,只有核電及火電的百分之一,要發同樣度數電力,太陽能較核電或火電要多百倍土地,對地狹人稠的台灣造成極大的壓力。20GW的太陽能需要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大於台北市面積,約全台平地面積的3%

新政府上任後,針對推廣太陽能發電,當務之急就是盤點太陽能可設置地點,圖一及圖二即為分別盤點屋頂型及地面型的結果。

圖一 屋頂型可設置地點


屋頂型四大主軸為中央公有屋頂,工廠屋頂,農業設施及其他屋頂,總裝置容量為744MW

圖二 地面型可設置地點


地面型四大主軸為鹽業用地,掩埋場及污染土地,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及水域空間,總裝置容量為5783MW。依經濟部盤點,全台可裝置地面型太陽能發電總
面積約87平方公里,其中水域空間還佔了30%

屋頂型及地面型兩者相加為6527MW6.5GW)。因為上窮碧落下黃泉硬擠出來的屋頂及土地也只能裝置6.5GW,經濟部已悄悄下修2020年太陽能裝置目標,由選前的8.8GW降為6.5GW

經濟部並規劃2017/2018年度裝置目標各為650MW870MW,兩年共1520MW1.5GW)(詳表一)。

表一太陽能年推動計畫內容



1.5GW加上目前裝置容量約1GW,表示到2018年中,太陽能總裝置容量將達2.5GW,這與20206.7GW202520GW目標相較,實在差得很遠。表示2019/2020每年要增加2.1GW2021-2025每年更加增加2.7GW(核四2部機裝置容量)才能達標。

先不談電網及調度等問題,單單由土地限制,即可看出20GW的目標幾近天方夜譚,依目前盤點結果,6.5GW可能是因土地限制,台灣太陽能裝置極限。土地天生就是台灣推廣太陽能的一大罩門。

表二為2015年全球裝設太陽能前十名國家及台灣的比較。台灣部份並細分為2015/2020/2025裝置容量。

表二 各國太陽能裝置比較表
國家
太陽能
GW(百萬瓩)
土地
(千平公里)
人口
(百萬人)
人口密度
(人/平方公里)
太陽能密度
(瓩/平方公里)
中國
43.5
9573
1380
144
45
德國
39.7
357
82
230
1112
日本
34.4
377
126
334
912
美國
25.6
9525
325
34
27
義大利
18.9
301
60
199
628
英國
8.7
343
65
190
254
法國
6.6
675
67
99
98
西班牙
5.4
504
46
91
107
澳洲
5
7692
24
3
7
印度
5
3287
1309
398
15
台灣2015
0.8
36
23
639
222
台灣2020
6.5
36
23
639
1806
台灣2025
20
36
23
639
5556

由表二可看出台灣人口密度較歐洲國家高出3-6倍。即以每單位太陽能密度,台灣目前已是全球第五。20206.5GW的裝置容量以裝置密度而言將為全球第一,約為今日裝置密度最高的德國及日本的2倍。德國今日太陽能已有後繼無力之勢。政府202520GW裝置密度將為今日德、日兩國5倍,其可行性真要好好思考。

裝置6.5GW的太陽能,每年約可發電80億度,加上2025年風力發電的140億度,較今日可增加約200億度無碳電力。但裝置6.5GW太陽能及4.2GW風力的成本為1兆元。今日核四接近完工,最多只要再花三、四百億元每年即可提供200億度的無碳電力。到底是應推廣再生能源還是核四應啟封運轉,不是不辯自明?



2 則留言:

  1. 陳Sir 圖一有點怪怪的,應該解釋成『已』裝置量而非『可』裝置量。
    圖一與圖二數據是不能直接相加的,以前官方的說法/工研院推估:屋頂型有3GW的潛力。
    至於作不作的到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供您卓參

    回覆刪除
    回覆
    1. 十分細心的讀者。個人知道圖一與圖二不同,圖一多為己裝置容量,兩圖數字似不宜相加。但目前政府2020目標下修為6.5GW似乎就是將兩圖相加而得,所以本文姑且相加。本文未來數字均引自表三並加上目前1GW,與圖一、二是否相加無關,相加與否不影響本文結論。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