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決定行動,錯誤認知導致錯誤行動。在民主社會,全民錯誤認知會引導政府採取錯誤政策。
所謂民主政治就是“西瓜偎大邊”。政治人物追求的是選票。各類議題不問是非,只問風向,討好選民。追求社會最大公約數本來就是民主社會的“真諦”。社會實在太複雜,議題種類太多。議題也有難有易,有些議題本身並不十分困難,選民有不同選擇常因“信念”不同,宗教信仰常為重要因素,以美國而言,“墮胎合法化”、“同性戀婚姻”都屬此類。
有些問題,十分複雜,非專業人士很難窺其全貌。以台灣而言,“健保”、“能源”均屬此類。討論複雜議題最容易產生“瞎子摸象”現象。許多自以為是專家的外行人,很容易“以管窺天”。掌握了很小範圍的知識,就以為完全了解該議題。能源議題尤其是其中顯例。複雜議題要考慮的面相很廣,最重要的是在各種考慮因素中有所取捨,取其“平衡”。這就是為何許多人指出能源議題不是是非題,而是選擇題。在通盤考量台灣能源選項後,了解台灣能源形勢的專業人士無不認為“核能”是台灣整體能源拼圖中不可或缺的一塊。台灣能源拼圖中若缺了“核能”絕對會發生大問題,這是許多民眾所不了解的。
無可諱言,今日社會反核民意高於擁核民意(至少反核聲音很大),造成政府偏頗的核能政策(核能不延役、核四公投、核四封存),已將台灣在世界舞台三振出局。領袖型的政治人物原來就是稀有動物,如前所述,多半政治人物只會跟風,所以如何扭轉大眾對核能的看法就是真正能影響政府,扭轉大局,釜底抽薪之計。要特別注意的是需要宣導的是大多數人民,這是極為艱巨的任務。目前國內擁核團體所舉辦的各類活動(包括個人部落格等)影響的民眾極為有限,影響不了大局。
但以美國、英國為例,兩國都曾經歷過反核民意高於擁核民意的階段(分別在三浬島及車諾比核災後),但目前兩國民調中擁核比例都遠高於反核比例。美、英兩國是怎麼做到的?美、英兩國都有長設的核能宣導機構,數十年來投注龐大人力、物力在大眾媒體上,長期、大量的宣導正確核能知識。
能源議題不是一任政府的議題,能源議題是永遠存在攸關國運的重大議題。個人深信十年內廢核對台灣經濟必將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大影響。極有可能未來政府會發現“非核家園”這條路走不通,非轉彎不可。個人期朌這是在“擁核”民意高漲時,政府順應民意,順理成章的改弦易轍,而非在人民“心不甘情不願”的態勢下勉為其難,撕裂社會的大轉彎。
長遠而言,就算核能延役核四商轉,核能宣導就大功告成了嗎?現有核電延役不過20年,就算不增加核電比例,單單維持現有比例,十年後就要規劃增設新核電機組以取代將除役之核電機組。這是98%能源依賴進口的台灣必需走的正途,但也只有在設立永久性的核能宣導機構,投入大量資源扭轉民意才有可能達到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