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遠見雜誌 (327期,9/2013)封面故事為"未來的電哪裡來?" 編輯團隊萬里迢迢到德國、法國及日本取經後花了近80頁篇幅討論電力問題,決心及毅力不能不令人佩服。但老實說,拜讀完全部文章對於"未來的電那裡來"這一破題之問,並沒有給出一個可行的答案。
無可諱言,遠見花諾大力氣討論此一主題,終究還是為了核四公投,訪問了三個國家,都繞著核能議題打轉。遠見雖然沒有直接對核四公投表態,但全文唯一提及核四公投之處(212頁)有一段畫龍點睛的結論:
當台灣糾結在「核四公投」時,或許該看看德國,如何把節能、立法、市場機制,週邊配套等一一落實。這樣核四到底蓋不蓋,就不是如此難以抉擇的問題了。
真的嗎?台灣該學德國嗎?德國走的是發展再生能源而廢核的路,這是台灣應採取的政策嗎?
德國採取此一政策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電費為台灣的4倍。電費漲為目前4倍,最高興的莫過於台電了。台電目前每年營業額約5000億,電價漲4倍,台電營業額水漲船高就將成長為2兆
。但很不幸的這多出的1.5兆是由全國人民多繳電費所造成的。台灣今日全國稅收也不過1.5兆,依遠見高見,學習德國等於要全國各行各業,全體人民全部加税100%,這是一個負責任的雜誌應給的建議嗎?德國人均所得近40000美元,超過台灣人均所得2倍,德國人咬緊牙關勉強可負擔高電價,但這是台灣人民可以接受的嗎?
該期雜誌對能源誤解之處尚多,但針對核四公投的建議最為違反全國人民福祉。
目前全球有15個國家正興建68部核能機組,德國廢核完全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經濟學人雜誌曾特別為文指出德國將運作良好的核能機組提早除役"毫無道理"(Make little
sense)。
遠見雜誌建議台灣應學習德國發展再生能源並廢核實在不是一個重量級雜誌花如此大力氣研討電力議題後應有的結論。
ㄜ~當台灣人願意付費時那就幹吧
回覆刪除德國電費12元/度將來還會再漲
台灣電費3元↓/度-----崩潰大哭
該學德國嗎??(甜笑)
老師您好:
回覆刪除本文似乎忽略了電價與實質購買力和生活品質的關係,電價漲不代表生活一定難過。譬如最基本的,德國人民完全沒有買不起房子的長年房貸壓力,這可以減少龐大的固定支出,參見德國土地和住宅政策:
http://disp.cc/b/773-7iFm
德國有30萬人沒有錢交電費,淪為電力貧民。近日將專文討論。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