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布於聯合報:強推氣電 病急亂投醫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997229?from=udn-catelistnews_ch2
報載新任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表示不排斥重啓核能,個人對此熱烈歡迎。但劉主委又表示看好綠氫,特別提到中研院以天然氣製氫技術,並說下週將拜會中研院廖院長詳談。針對此點,個人認為劉主委恐遭誤導,這可分幾個角度討論。全球推動「氫經濟」的重點是將氫氣應用於工業減碳及長途陸運及海運與空運減碳。無碳電力有水電、核電、風電、光電及儲能諸多手段,氫電從來就不是電力減碳主力。依國際能源總署推估,2050年氫電將占全球供電1%。
但依國發會「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規劃,2050年氫電將占台灣供電9-12%,較全球平均高了10倍。個人曾破解此乃政府強推離岸風電國產化,為鼓勵廠商投入,將未來10年風電光電建設畫了大餅,遠超台灣電力系統所能承受,只好將多餘綠電電解水製氫,再以其發電,造成極昂貴綠氫占比過高之主因。
中研院廖院長強力鼓吹以高溫裂解天然氣再發電的「無碳燃氫」技術。中研院「 台灣淨零科技研發政策建議書」中規劃2050年台灣供電中,氫電將高達41%,遠高於國發會規劃。主要原因即規劃無碳燃氫將提供27%電力,個人看了真是膽戰心驚。規劃一個尚在研發的科技供電超過四分之一,是否視國事為兒戲?
中研院推動的無碳燃氫是以超過攝氏一千度高溫裂解天然氣製氫,在全球並非製氫主流,原因即在於成本過高。台灣推廣無碳燃氫又有一死穴:台灣不產天然氣,台灣進口液化天然氣價格為產地4倍,今日歐洲由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為之前由俄羅斯進口管線天然氣價格4倍即為一例。即使中研院製程成功,在台灣製氫原料成本即為天然氣生產國如美國及澳洲的4倍,值得推廣嗎?
各國推動綠氫主要還是押寶以綠電電解水製氫,綠電便宜國家又占了絕大優勢。以澳洲而言,每年光電發電時數較台灣高了一倍,綠電及綠氫成本也只有台灣一半。國際能源總署建議綠電條件不佳國家由海外進口綠氫供工業及遠程運輸業使用。去年日本嚐試小規模以海運由澳洲進口液化氫氣即為遵循國際能源總署建議之一例。
台灣淨零時程入法後,病急亂投醫,抓進菜籃就是菜,將成本效益分析拋在九霄雲外,國發會及中研院針對氫電之規劃即為顯例。核電才是電力減碳及解決缺電危機正途,奉勸政府,趁早恢復核電,修正錯誤氫電規劃方為正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