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由成本效益分析談PM 2.5—兼評「病毒與PM2.5」



日前聯合報有一篇「新冠病毒與pm2.5,誰凶?」的文章。其論點有許多值得商確之處。

該文重點在指出因新冠肺炎,許多國家鎖國鎖城,經濟交通活動趨緩,全球空汚大減。進一步以病毒與空汚造成的死亡人數相較,認為空污較病毒更為可怕。並跳躍式的得到「以肺換電」不可取,應減少火力發電尤其燃煤發電的結論。

鎖國鎖城之後,直接衝擊各國工業及交通,空汚及碳排大幅下降是不爭的事實。但全球人民有因而歡呼嗎?真相是各國人民都極為煎熬,因經濟停擺,失去收入,在生存線上爭扎。各國政府為了解決人民生計問題,在目前疫情尚未完全控制的情勢之下,已紛紛解除鎖國。認為鎖國減少空汚是件好事,還真有些不知人間疾苦。環保議題從來就不是也不應該是衡量政策的唯一標準。可嘆在台灣,社會受環保團體洗腦,環保議題無限上綱,嚴重影響政府政策。

一遇到環保大旗,台灣社會很立即不顧「成本效益分析」,這是台灣遭環保思維綁架的具體證據。在此僅以以非環保議題作一對比:全球每年因車禍死亡人數超過120萬人,台灣每年因車禍死亡人數超過3000人還加上40萬人受傷。如果依環保思維,人命無限上綱,最簡單的解決方法就是全面禁止車輛。如果這辦法太激烈,全面限速10公里也可立竿見影解決死亡車禍問題。但為何全球政府沒有採取這些手段?因為依「成本效益分析」,這些手段的成本遠高於每年減少120萬人死亡的效益。

該文所舉台大公衞院長詹長權教授為反空污健將。詹教授反對深澳燃煤機組的理由是若其運轉15年會造成576人死亡。這數字是否偏高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但即使此數字正確,若以環保人士最喜愛的綠電取代,減少1人死亡多花的發電成本為7億元。這就是日本仍大量新建燃煤機組的最重要原因,因為日本人沒有忘記「成本效益分析」。

台灣民眾對pm2.5主要來源也有極大的誤解,依各項民調,民眾普遍以為電廠是pm2.5主要來源。不知在冬季空污最嚴重時,電力占pm2.5約5%,不但遠低於境外(37%)及交通(21%),也低於餐飲業(7%)及道路揚麈(6%),數字詳本文附圖。環保人士誤導民眾的主要原因是項莊舞劍,意在減碳,但回過頭來,民眾對減碳其實並不十分關心。

如果大家認為車輛及電力都是生活必需,可能要很務實的接受車禍及空汚等無可避免的現實。世上到底少有如核能般的不吃草又跑得快的駿馬。

延伸閱讀

研討詹長權/莊秉潔「深澳電廠空汚致死」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