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9日 星期五

《淨零碳排?別鬧了!》序/ 結語/ 作者簡介

 


這是本小書,但談的是一個大題目。本書討論一個極為嚴肅也極為重要的議題:減碳抗暖。本書指出目前全球追求的2050年淨零排放絕不可能達成。這並非個人獨得之祕,李遠哲與環保部長均有相同的斷言,但李遠哲等認為是人類不夠努力,本書則解釋以目前科技不可能達成。

請不要誤會,個人並非暖化Denier(否認暖化現象者,如美國總統川普),也並非認為減碳不重要。相反,個人認為全球暖化正在發生,減碳也極為重要,但錯誤的減碳政策絕非正途,對人類有害無益。

2021年全球各國政府在國內民粹及國際壓力下,一窩蜂承諾205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2021年距2050年只有30年,30年碳排歸零,表示每10年碳排就要降低1/3。但減碳是開頭容易後來越來越困難,所以國際能源總署(IEA)即以2030年較2021年碳排降低40%,之後每10年再降低30%,直至2050年淨零碳排為努力目標。IEA以每10年減碳之階段性目標,檢視2050年淨零排放是否可以達成。

如果2030年碳排要較2021年降低40%,則2023年約要降低10%,但實際上2023年全球碳排「創歷史新高」,2023年碳排較2021年是不減反增。由以上簡單分析即知2030年階段性目標萬難達成,同樣也顯示2050年全球淨零碳排也是鏡花水月。

蔡總統剛上任時承諾將以3兆元(光電、風電、氣電各1兆元)進行能源轉型。但台灣碳排在其執政期間,不降反增。如今又承諾未來數年花9千億元減碳,也必將跳票。

其實以上問題還是其次,真正嚴重者為暖化減碳確為人類應共同嚴肅面對的重大問題,但目前全球執行的是打高空但實務上不可行的目標。人類資源有限,目前全球無頭蒼蠅似的不計成本盲目減碳,浪擲寶貴資源,結果是浪費天文數字,但竹籃打水一場空。更可怕者為減碳在全球及台灣都已形成龐大利益集團,甚至產生綠能騙徒與騙局,排擠真正有效之減碳手段。

2050年碳排不可能歸零原因十分複雜,IEA與台灣政府硬著頭皮拚湊的淨零路徑圖為何不可行也應詳細剖析。本書乃集結過去五年個人在「台灣能源」部落格及各大媒體由不同角度及層面詳細剖析此一議題的相關文章。此一議題極為複雜,本書開頭及在各章起始均有對全書及各章每篇文章之導讀,讀者可較易掌握重點。

減碳有如減肥,正確減肥手段是固定運動外適度節食,激進減肥方式是立即絕食。但採取如此激進手段,恐怕減肥尚未成功,生命已然消失。過激減碳與過激減肥一樣,只怕未達到抗暖目標,人類社會已經崩潰。西方國家鼓吹非洲減碳,有如鼓勵飢民節食,更是不仁之至!

如果2050年淨零排放果真是錯誤目標,人類應如何調整?本書將於讀者讀畢全書,深刻了解2050年淨零排放實不可行後,於本書結語進一步研討。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結語


本書討論能源及減碳,減碳的真正原因是為了抗暖,所以本書雖未討論氣候,但懼怕氣候變遷帶來的災難是人類如此瘋狂推動能源轉型的根本原因。可嘆一般人對氣候與能源都有極大的盲點。

對氣候的盲點在於分不清氣象與氣候。颳風下雨,乾旱洪災等人人均可感受到的每日天氣變化是氣象(Weather)。氣候(Climate)是統計學,是氣象數據的統計,氣候數據是否有「趨勢」,是否有「變化」,至少要看三十年的統計。一般人不了解統計,對統計資料也毫無興趣,將氣象誤會為氣候,自我驚嚇。

對能源的盲點也是不了解「能源轉型」時間極為漫長。誤以為能源轉型像換手機,每年都可汰舊換新。但人類以往的能源轉型時間都以兩個世代(六十年)計。能源轉型時程緩慢的主要原因在於能源基礎建設投資極為龐大,使用及折舊年限漫長。目前全球主要能源相關基礎建設如煤礦、油氣井、液化天然氣設備、能源輸出入港口、發電廠、輸配電系統、煉油廠與油氣管線等資產共計20兆美元,未使用至經濟年限無法回本,能源不可能快速轉型,能源轉型時間漫長其來有自。

如果2050年淨零排放無望,人類下一步要怎麼辦是每個人的疑問。個人沒有答案(IEA也坦承2030年之減碳科技多未成熟),但有一些建議。

個人沒有答案原因也很簡單,個人不知道2100年的世界會進步到何種程度。為何提到2100年?要先給全球未來減碳的可能走向作一預測。個人認為全球在2030年前就會放棄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因為原定2030年全球碳排要較2020年減少40%的階段性目標會很難看地收場,不得不放棄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

全球下一個淨零碳排的目標會設在何年呢?個人大膽預測會設在2060年,但個人也大膽預測2040年前又會再度放棄,改為2070年。這種老戲碼會每十年上演一次。人類會一路跌跌撞撞,浪費天文數字減碳但一路失敗,並不肯吸取教訓,這是全體人類被「激進減碳」思維綁架的悲哀。

個人建議一步到位將淨零碳排放目標定在2100年,這一建議也有所本,只是回歸《巴黎協定》的原始目標:控制2100年溫升不超過2度。很多人並不清楚國際間設定2050年淨零排放的原因是要控制2100年溫升為1.5度。這並非《巴黎協定》的原始目標。大家也不要以為2100年淨零排放很簡單。諾爾豪斯教授就認為人類無法控制溫升為2度,換句話說,即使2100年淨零排放也是千難萬難。

明年是2025年,離2100年仍有七十五年,由2025年回溯七十五年是1950年,二戰剛結束五年。當時一般家庭的唯一「電器用品」就是電燈,現在一般家庭中的電器用品不知凡幾,五十年前大家聽過電腦嗎?有幾個家庭有電話?今天資通訊科技發達程度七十五年前的人可以想像嗎?

2100年同樣距今七十五年,當今人類同樣無法想像七十五年後的減碳科技。名科學家戴森曾建議以基因工程改造植物,使其進行光合作用時較目前植物吸收千倍二氧化碳,今天聽來有如天方夜譚,但何人可以斷言絕不可能?未來減碳科技發展絕對出乎現代人的想像。

將淨零碳排時程由2050年推遲五十年為2100年的結果是在2100年時的全球溫升將由1.5度變成2度。老實說個人不認為增加0.5度將會為世界帶來什麼不可承受的災難。曾任美國能源部副部長及加州理工學院副校長的著名科學家庫寧於《暖化尚無定論》一書有詳細說明。

如果庫寧等人錯了世界會「毀滅」嗎?本人曾介紹的「氣候工程」就是人類的「保單」,只要花較瘋狂減碳相對極低的經費在大氣平流層釋放1%人類目前在對流層釋放之二氧化硫,多反射1%的陽光,全球就會降溫1度,此一現象已由火山爆發證明可行。

台灣該如何因應目前全球減碳壓力?以歐盟碳關稅而言,台灣應觀察競爭對手如何應對,對其影響如何,並盤點國內真正受影響之廠商,予以個別協助,絕對強過無頭蒼蠅似地以激進手段進行全社會減碳。對RE100[1]之要求,台電何不考慮釋出水力發電之綠電給真正受影響的廠商?

台灣也應對國際放棄2050淨零目標的可能性先行部署,以成本效益分析排定減碳手段順序,並應採行「無悔政策」,避免陷入不可收拾的情境,如再生能源裝置超過尖峰用電需求即為一例。反之,放棄非核家園政策,恢復使用核電就是功能卓著、最明顯的無悔政策。放棄瘋狂減碳政策,將部分省下之經費加強減碳科技研發亦可列為無悔政策。

目前全球推動2050年淨零排放必不可行,是將對全球經濟造成巨大災難的死胡同。台灣單單因為錯誤推動風電產業,已鎖定一兆元的損失,強推不可行的淨零目標而鎖定的經濟災難不敢想像。

希望五年後,當全球放棄2050年淨零目標之際,有讀者記得之前有人早已作此預言,並認真考慮本人的建議。



[1]   承諾於特定年分時100%使用再生能源。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作者簡介


陳立誠

 

所列為退休前職務與專業團體

 

職  務  吉興工程顧問公司 董事長

 

學  歷   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土木與力學系P.C.E.

       克雷蒙遜大學(Clemson)土木系M.S.

       台灣大學土木系B.S.

 

證  照  中華民國土木技師

       美國紐約州專業工程師

       亞太工程師(APEC Engineer

 

專業團體  中華民國工程技術顧問公會理事

       中華民國汽電共生協會理事

       台灣碳捕存再利用協會理事

       台北市美國商會基礎建設委員會主席

       中國工程師學會對外關係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國工程師學會環境與能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台電核能安全委員會委員

 

http://taiwanenergy.blogspot.tw

 

臉  書  http://www.facebook.com/taiwanenergy

 

著  作  沒人敢說的事實

       反核謬論全破解

       能源與氣候的迷思

       台灣的能源災難

       離岸風電大騙局

 

吉興公司  吉興公司為電力專業工程顧問公司,30年來,吉興公司規劃設計近8成國內火力電廠(燃煤、油、氣),業務並擴及海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