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布於風傳媒:國際氣價大漲給台灣的警訊
https://www.storm.mg/article/3399688
報載立法院臨時會將審查 110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民黨團將提主決議案,要求台電具體承諾優先汰換中火 4 部舊燃煤機組, 再新增 2 部燃氣機組。個人不禁感嘆國民黨團是在為蔡政府錯誤的能源政策背書嗎?為了同時達到非核又減碳的目標,蔡政府能源政策有兩大手段。一為以綠電取代核電,一為以氣電取代煤電。但這兩大手段均為嚴重錯誤,將對台灣造成重大傷害。由立法院國民黨團提案優先汰換中火4部燃煤機組,再新增 2 部燃氣機組,可見國民黨團對能源政策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雖知以綠電取代核電為重大錯誤,但不知以氣電取代煤電是更為嚴重的錯誤政策。國民黨團提案簡直是為蔡政府以氣電取代煤電的政策背書。以氣電取代煤電究竟錯在那裡?蔡政府以氣電取代煤電的原始目的在於減碳,但完全忽略了能源供應安全及發電成本這兩個更為重要的考量。以能源供應安全而言,雖然煤炭與液化天然氣均依賴進口,台灣燃煤電廠的煤炭儲量可保障電廠一個半月發電無虞。但在夏天用電尖峰時,燃氣電廠的液化天然氣只能供應燃氣電廠一週發電所需。蔡政府降低煤電而以氣電取代,目標為2025年氣電占總發電量50%,嚴重削弱台灣能源供應安全。以增加氣電取代煤電導致碳排降低,國外也有先例,美國就是最好例子。過去數年因美國頁岩氣開發成功,美國燃氣發電每度成本已低於燃煤發電,各電力公司紛紛新建燃氣機組取代屆齡退休的燃煤機組。因氣電每度電碳排約為煤電之半,美國近年大量增加氣電減少煤電造成碳排大幅減少,美國最近竟然成為全球減碳最多的國家。但台灣可以模仿美國以增加氣電取代煤電作為減碳手段嗎?萬萬不可。因為兩國燃氣發電成本相差極大。美國燃氣電廠之天然氣乃是由礦區取得之天然氣以氣態由管線輸送到燃氣電廠發電。天然氣以氣態經由管線輸送成本極低,所以美國氣電成本很低。東亞國家燃氣電廠使用的天然氣無法由生產國以管線輸入,而必須在生產國將天然氣冷卻至攝氏零下162度予以液化後再以特殊設計之液化天然氣輪船遠渡重洋運送。輸入後再將其升溫氣化提供燃氣電廠發電。將天然氣液化及運輸的成本十分昂貴,所以進口液化天然氣國家的氣電成本就遠高於美國等直接以氣態輸送天然氣的國家。因液化天然氣太貴,全球沒有進口液化天然氣發電的國家以增加氣電取代煤電作為減碳手段。液化天然氣不但昂貴,價格也極不穩定。下圖為2020年全年到目前之全球氣價圖,其中黑缐為美國氣價,棕缐為亞洲液化天然氣價格。
目前液化天然氣價格每百萬BTU超過28美元,幾乎為美國天然氣價格10倍,也是液化天然氣價格的歷史最高價。目前價格較去年新冠疫情造成用氣鋭減時價格高了15倍。液化天然氣價格在今年暴漲的原因並非全球天然氣產量減少,而是今年冬天東亞天氣嚴寒,東亞國家大量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供暖,但運輸液化天然氣的船隻不夠,導致運費大漲,反應在液化天然氣價格。運費上漲還是一個很奇特的原因:近期有太多船隻要通過巴拿馬運河,由美東輸往東亞的液化天然氣輪船只好繞道非洲好望角,多花了17天的船期才能到達東亞,不但每船運費增加了500萬美元,也造成輪船缺貨更為嚴重。
近年因美國頁岩油及頁岩氣開發成功,液化天然氣價格一直在低檔盤旋,許多人就認為液化天然氣價格會長期低迷。但國際能源總署早有警告,影響液化天然氣價格有許多因素,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基礎建設是否趕得上液化天然氣使用量的成長,今天因輪船不足導致氣價暴漲証明國際能源總署所言不虛。
在2018年公投後,2019年初經濟部在立法院提出因應報告時曾預測落實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2025年後的每年發電成本將增加2500億元,但這是基於國際燃料價格不變的假設。2018年液化天然氣價格每百萬BTU不到10美元,只有目前氣價的1/3,如果未來氣價超過10美元,每年電價上漲必將遠超2500億元。
國際煤價不但遠低於氣價,價格也遠為平穩。今天蔡政府能源政策為減少煤電增加氣電,目標為4年後(2025年)氣電要供應全國50%電力。考量今年國際氣價走勢,顯示大量增加氣電占比是極為危險的錯誤政策。氣價不會永遠維持近日高價,在春暖花開時將會回跌,但如前所述,影響天然氣價格的因素極多,導致天然氣價格十分不穩定,誰能擔保在燃氣機組30年經濟壽命中,氣價永遠保持低價穩定?若如國際能源總署警告未來因基礎建設不足,導致氣價結構性維持高價,50%用電依靠氣電的台灣承受得起嗎?國民黨團針對中火的提案不正是配合蔡政府降煤加氣政策?國民黨不免要為未來電價暴漲為蔡政府背黑鍋。立法院國民黨團針對此一提案實應三思。
亚洲液化天然氣也推高了低硫燃料油和高硫燃料油的价格
回覆刪除https://www.spglobal.com/platts/zh/market-insights/latest-news/shipping/011521-analysis-japanese-utilities-hunt-for-oil-to-meet-robust-winter-power-demand-amid-faltering-lng-stoc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