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密度世界第一,救不了太陽能產業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
太陽能密度世界第一,救不了太陽能產業
https://www.storm.mg/article/2380577
上週有兩則新聞都與太陽能有關。一則關於豪奪農地設置太陽能,另一則為太陽能大廠以悲劇收場。
先談太陽能土地問題。
新聞報導指出依照《國土計畫法》,各縣市應在今年四月底前完成國土計畫。但清點已公布的之國土計畫,發現竟有近十萬公頃農地將消失。而行政院顯然不在乎《國土計畫法》要求劃設的八十萬公頃農地目標,反而要將即將到期的法定期限延長為極模糊的「一定期限」,並表示將修法,引起民間團體和跨黨派立委的強烈質疑。
官方提出準備修法是為了配合國家重大建設。有什麼建設要用到十萬公頃土地?是否為了配合政府為了裝置太陽光電土地取得困難解套?台灣地狹人稠,完全不適合裝置能量密度低,需要大量土地的太陽光電。因為要發同樣度數的電力,太陽光電需要的土地為核電及火電的百倍以上。以目前全國最大的彰工太陽能場址為例,占地140公頃,裝置10萬瓩太陽光電,每年發電1.2億度。但該場址原規劃設置4座燃煤機組,每年可發電240億度(台灣每年用電10%),為目前移為太陽能發電的200倍,小小台灣,有多少土地可供如此揮霍?
蔡政府規劃到2025年台灣要裝設2000萬瓩(20GW)太陽光電,最大的瓶頸就是土地取得困難,準備放寬土地計劃最主要的原因顯然就是要為太陽光電取地困難解套。
全球太陽能裝置密度最高的國家是德國,德國2019年底太陽能裝置容量近50GW,每平方公里裝置1400瓩。台灣去年底太陽能裝置容量為4GW,今年預計加裝2GW,表示到今年年底裝置容量將達6GW,每平方公里裝置1670瓩。台灣太陽光電裝罝密度將一舉超越德國而成為世界第一。蔡政府目標是在2025年裝設20GW之太陽光電,屆時每平方公里裝置5560瓩,將為第二名德國的4倍。在地小人稠,日照及發電度數只有加州一半的台灣,豪奪農地以達成這種瘋狂的世界第一記錄,大家不覺得有過荒謬?
6GW的太陽光電每年可發電75億度,每度電4.5元。蔡政府發展綠電的目的在於取代每度發電成本1元的核電,全民因太陽光電明年要多負擔260億元電費,2025年要多負擔近900億元電費。當蔡政府將台灣太陽能裝置密度為世界第一引為偉大政績之際,不知全國民眾是該哭還是該笑?
另一則新聞則為曾是台股股王的太陽能廠益通,終止櫃檯買賣,並決定於3月底解散。另外寶德電化也聲請破產,大股東國發基金等官股機構估計將損失30億元,由於該公司還有120億元的聯貸,聯貸主辦銀行兆豐等也將認列呆帳損失。兩家公司破產解散的原因都是因為受太陽能產業景氣低迷衝擊解散。
政府好像永遠搞不懂,發展綠能與發展綠能產業完全是兩碼子事。以太陽能為例,台灣太陽能裝置密度今年即將成為世界第一,但也救不了太陽能產業,因為國外市場有強勁競爭對手。
台灣離岸風電産業基礎遠弱於太陽能産業。但蔡政府將發展離岸風電産業作為發展離岸風電最主要的理由,看到國內產業界意態闌珊,竟一口氣將原定5.5GW目標一舉上調三倍為15.5GW,意圖畫個大餅誘使產業界投入。但台灣市場能有多大?開拓國際市場是否考慮了國外競爭對手的實力?大力發展太陽能產業的前車之鑑不正是血的教訓?
以金融業而言,鬧得滿城風雨的獵雷艦聯貸金額130億元,與德寶呆帳金額相當,公營銀行的損失不還是全民來買單,人民不需要追究責任?但這些聯貸金額與離岸風電聯貸金額相較都是小巫見大巫。上週CIP宣布900億元的彰芳西島專案融資資金全數到位,其中國內銀行也是聯貸要角。這樣還只是一個專案,未來離岸風電總建設金融近兆元,多數還有依靠貸款。金融界對台電一再指出的棄電風險也頭埋在沙裏,假裝沒看見。這可是足以引發台灣金融風暴的天文貸款數字。
錯誤的能源政策還不夠,進一步還要推動錯誤的產業政策及錯誤的金融曝險政策?蔡政府拜託長點智慧,不要硬拗,不要再害台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