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6日 星期二

暖化?不要窮緊張




3/10個人在馬英九基金會及江宜樺院長的長風基本會合辦的「民間能源會議」中針對火力電廠發表演說。主要是澄清火力電廠會造成空汚及暖化兩大議題。上週寫了一篇「燃煤發電是空汚替死鬼」一文澄清空汚議題。本篇再將當天會議中討論全球暖化部分作一陳述。

因二氧化碳會造成全球暖化而燃煤電廠又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目前全球反煤電似乎蔚為風潮(誤解,本文將解釋),台灣不落人後也共襄盛舉。蔡政府「以綠電取代核電」及以「氣電取代煤電」兩大政策的深層原因都是為了減碳抗暖,台灣每年發電成本將因而增加2500億元,每家負擔3萬元。國人對暖化問題實不可掉以輕心,以為事不關己,而應較深入的了解。

暖化有共識?

全球暖化其實可分為兩個層面討論。第一個層面是有共識部分,第二個層面是無共識部分。

先談有共識部分。以下兩個議題全球學術界均有共識:1.全球溫度是否上昇?2.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是否為暖化原因之一?這兩個議題學術界有高度共識。因為過去百年地球溫度上昇及二氧化碳會吸收地球輻射之紅外線而造暖化都有科學根據。

但對以下兩個議題學術界爭議就很大:1.未來全球溫度上昇速度多快?2.全球暖化造成的損害有多大?但這兩個議題才是人類真正應該關心的議題。試想,即使全球暖化是事實,但未來暖化速度快慢及造成的損害大小,才是民眾真正應該關心,也是政府制定能源/氣候政策時要深入了解的議題。

試想即使全球暖化是事實,但如果未來暖化速度很慢,暖化造成的損失也不大,人類就大可不必窮緊張,各國政府也大可不必急著推動對人民福祉造成重大影響的減碳政策。

檢討全球溫昇

圖一是由1880年到2000年間的全球溫度變化,由圖中可知這120年間,開頭30年全球降溫,第二個30年全球昇溫,第三個30全球又降溫,最後30年全球又昇溫。

圖一

但這120年間人類使用化石燃料日益增加,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也持續增加,如果二氧化碳是造成暖化的主要原因,則這120年溫度也應持續增加,不應有忽昇忽降的現象,顯然全球溫度變化有除了二氧化碳以外的因素。由地球過去數百萬年冰河期、溫暖期,未受二氧化碳濃度影響而交互變化,即知地球溫度變化有許多自然發生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原因。

〝全球溫昇速度多快〞是一個學術界尚無共識的議題。聯合國IPCC報告中對二氧化碳濃度加倍後的溫昇範圍竟然是1.54.5相差3倍的極大範圍,即可証明暖化速度百家爭鳴,學術界並無共識。

百年後全球溫昇大家都是依電腦氣候模擬推估。但電腦模擬是否凖確就是一個大哉問。

圖二為聯合國IPCC報告中的附圖,圖中淡色細線為42個電腦模擬之溫昇,最下方黑色粗線為實測溫度。


圖二

由圖中可明顯看出絕大多數電腦模擬對未來溫昇都極為高估。依過去30年之模擬值與實測值比較,許多電腦模擬高估溫昇不止一倍。

但目前聯合國及各國政府製定的能源政策及減碳目標都是依據高估之溫昇,但這正是學術界尚無共識的第一個議題。

學術界尚無共識的第二個議題是〝暖化造成的影響多大〞。針對溫昇造成的氣候變遷是極為複雜的議題,聯合國IPCC報告中也不敢下定論,但世界媒體充斥誇大的暖化影響報導。

海平面上升誤導

圖三為國內知名雜誌對百年後溫昇造成海水上昇的報導。


圖三

圖三顯示水淹101大樓,依此圖,百年後海平面上昇少說數十公尺。

表一為聯合國IPCC報告中預估4種情境下海水上昇數字。


表一

由表一可知百年後海水上昇約0.5公尺,媒體誤導為聯合國預估的數十倍。不幸此類錯誤訊息深入人心,不但影響了大眾,也影響了政府的能源政策。

減碳經濟分析

暖化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全球許多學術界人士雖然也同意全球有暖化,二氣化碳是暖化原因之一,全球應該減碳。但對暖化對人類的影響,最佳減碳及溫昇目標的看法與極端暖化威脅論者就完全不同。本屆諾貝爾經濟奬得主諾爾豪斯教授就是代表性人物。

諾德豪斯教授被尊為氣候經濟學之父,發展了一個統合氣候與經濟的電腦模型DICE,為美國政府作為評估暖化對經濟影響的主要模型。諾氏曾以DICE模型評估以不同溫度,及不同溫室氣體濃度作為減碳目標的成本效益分析:

圖四及圖五為以DICE模型分析七種減碳目標與基準情境( 250年不減碳)的成本效益分析。圖四的縱座標由-25兆美元到+20兆美元,幅度較大。圖五為成本效益在-3兆美元到+4兆美元的情境。

圖四

圖五

圖四顯示採納高爾及史登等人建議的減碳目標及途徑,對人類福祉將造成15兆美元及20兆美元的負面影響。

由圖五可看出「最佳情境」為溫室氣體濃度 700PPM及溫昇 3°C,巴黎協定以 2°C作為減碳目標對人類造成的負面影響將近2兆美元。

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濃度約500PPM,因人類碳排每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2PPM,若以3700PPM作為減碳目標,人類還有100年的時間抗暖,暖化根本不是極端威脅論者一再強調極為急迫,是「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

聯合國巴黎協定以2及溫室氣體濃度450PPM為目標,實際上今日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為500PPM已超過450PPM,巴黎協定目標根本無法達到。可嘆台灣政府都以巴黎協定為目標規劃減碳,造成對能源政策重大衝擊。

圖六為另一全球知名氣候經濟學教授Richand Tol綜合十多個模擬暖化對經濟影響。


圖六

圖六横軸為溫昇,縱軸為對全球經濟之影響,由圖中可看出溫昇在1.5之下對全球經濟有利,溫昇3對經濟之影響不到3%

聯合國報告中也明言:

-
少量溫昇對全球經濟有利
-
暖化對經濟影響有限
-
與其他影響人類福祉的衝擊相較,暖化威脅相對較小。

台灣社會多年來深受極端暖化威脅論洗腦,媒體極少介紹不同學者的看法,無怪乎政府會制定極為離譜的能源政策。政府應多了解如諾氏及Tol等這種承認暖化,但對減碳目標有不同看法的國際知名學者意見。

昂貴的以氣代煤政策

台灣政府目前減碳抗暖以增加燃氣發電,降低燃煤發電作為最主要手段也是極大錯誤。

燃煤發電每度碳排約0.8公斤,燃氣發電每度碳排約0.4公斤,故以1度氣電取代1度燃電可減碳0.4公斤。

過去數年每度氣電成本平均較煤電成本高出2元,所以以2元成本只能減碳0.4公斤,減碳1公斤成本為5元,減碳1噸成本為5000元。

但在歐盟碳交易市場,碳價每噸15歐元(台幣570元)。我國溫減法也以每噸碳排成本為500元為基準。所以以氣電取代煤電的成本為國際碳價及溫減法碳價之10倍。國際能源專家老早就指出液化天然氣進口國不宜以增加燃氣發電減少燃煤發電作為減碳手段,因為成本實在太貴,不幸台灣政府正是採用這種在國際上遭否定的方式減碳。

圖七為經濟部在立法院報告中的電源開發計劃。

圖七

圖七中下半部為新增機組,淡紅色為燃煤機組,綠色為燃氣機組,藍色為風電及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由圖可看出明年後臺灣新增機組中只有燃氣機組及再生能源,台灣已不再興建任何燃煤機組。

全球棄煤電假象

但放棄煤電是否真為全球風潮?媒體不時報導許多國家宣布廢除煤電時程,造成一般民眾誤以為全球各國都放棄煤電,台灣政府規劃不再增建燃煤電廠正是順應國際潮流,並非如此。

似想某個國家宣布放棄燃煤發電,必然大肆宣傳,全球媒體也大肆報導。但無意放棄燃煤發電的國家,因為一切照常,無一作任何宣示,國際媒體也從未報導。民眾在媒體上只看到宣傳放棄煤電國家的新聞,從未看到繼續使用煤電國家的新聞,當然誤以為放棄煤電是為全球風潮。

全球有200多國,宣布放棄煤電只有十幾個國家,占比不到10%。另外放棄煤電國家都是煤電占比低,煤電不重要的國家。如英國有北海油田,氣電早已大量取代煤電,法國核電占比超過70%,挪威水電占比超過90%,瑞典水電核電各半,其他棄煤國家莫不如此。

以下國家從未宣布棄煤電:美國,俄國,中國,印度,日本,韓國,印尼,越南,澳洲,南非,波蘭,捷克及全部開發中國家。

圖八為全球棄煤電及不放棄煤電國家用煤量比較。


圖八

圖左為全球放棄煤電國家總用煤量,占不到全球用量3%。圖右為繼續使用煤電國家總用煤量,超過全球用煤量97%。今日台灣煤電占比45%,全球沒有如此依賴煤電,煤電占比如此之高的國家放棄煤電的先例。台灣政府為了減碳抗暖不顧國家安危的作法也令人嘆為觀止。

國際現勢

許多國人一直以為其他國家也如台灣般的「犠牲小我、拯救地球」,「不顧經濟、只顧減碳」也是極大的誤解。京都議定書簽署標誌了人類開始正視暖化,嚴肅減碳的里程碑。結果如何?自議定書簽署年度到其第一期驗收減碳成果年度,全球碳排增加一倍。議定書除歐洲國家外所規範的六個先進國家:美、俄、日、加、澳、紐無一達到減碳目標,全部退出第二期承諾。有道是「聽其言、覌其行」,因受國際壓力,一開始口頭承諾,吹得天花亂墜的國家比比皆是,但鮮克有終。

以台灣近鄰的日韓兩國為例,大家知道韓國核電占比極高,達30%,但很少人知道其煤電占比更高達45%。日本規劃在2015-203015間增建45部大型燃煤機組。日韓兩國都簽了巴黎協議,但並沒有像台灣因而限制國內燃煤電廠發展。

能源政策檢討

如本文開頭所述,今日蔡政府「以綠電取代核電」與「以氣電取代煤電」的深層思維都是為了「減碳抗暖」。似想真要廢核又何必非以綠電取代?增加氣電減少煤電的唯一原因更就是為了減碳。但國人多年來受極端暖化威脅論所洗腦,對於任何減碳抗暖政策,不論是否合宜,均毫無分辨能力照單全收,全無政策辯論。

世界各國對抗暖減碳都有激烈的政策辯論,辯論重點不是否定全球暖化而是不要走火入魔,採取自我傷害的過激政策。以美國而言,不單拒絕接受京都議定書,多年來許多減碳法案無一在國會通過。台灣是正確暖化知識沙漠。多數媒體語危言聳聽,語不驚人死不休,成為國外極端暖化威脅論之傳聲筒,對反對過激言論之質疑全無報導。無怪乎受洗腦的社會對過激的減碳政策毫無辯論。

全球暖化是事實,但人類應在深入考慮利弊得失之後採取最合宜的政策。以台灣而言,最經濟的減碳政策就是核電,以高於核電五倍成本的風電與太陽能作為主要減碳手段只有兩字可形容:無腦。如前所述,昂貴的以氣代煤政策也是另一「無腦」政策。

台灣人民到底知不知道目前政府的能源政策是基於全球最激進的減碳思維?台灣人民到底知不知道為了對抗全球暖化「救地球」,自己作出無謂的巨大犠牲?除少數走火入魔歐洲國家外,全球其他地區無一國家有在錯誤認知下採行如此「犠牲小我,完成大我」的能源政策。世界其他國家其實並不感激國家台灣,只把台灣當傻瓜凱子,歐洲國家爭先恐後的以國際兩倍價格向台灣出售離岸風機,賺取上兆元暴利即為顯例。

全球暖化並非虛假,人類應給予適當的重視。但每年以2500億元代價減碳抗暖,放棄煤電,不但是個鬧劇,也是國家人民的悲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