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廢核後非燃氣不可? 與經濟日報商榷


日前針對工商時報社論"尋找限電與非核家園兩難局的解方"曾發表一文對其一廂情願以為廢核後還有什麼"備援方案"提出頗為嚴厲的批評。之後又閱讀經濟日報412日社論"打造非核家園我們準備好了嗎?"經濟日報社論沒有一廂情願的期待廢核後有什麼"備援方案"社論中明白指出廢核全台限電無可避免(北部地區最為嚴重)社論重點在討論廢核後,台灣在燃煤、燃氣兩者之間的選擇因燃煤電廠碳排較多,有暖化及PM2.5的疑慮,社論偏向以燃氣發電取代廢核的缺口。

但以氣代核並不是其他國家廢核後選擇的路線德國在日本核災後關閉一半核能機組供電缺口是由增建燃煤機組取代。

近日報載"搶食電力大餅日紛建燃煤電廠"也報導日本在三年前核能機組全面停擺,幾年來進口昂貴天然氣以供發電,造成巨大貿易逆差吃盡苦頭,最後還是決定以大量興建燃煤機組來填補核電的缺口。該報導指出日本將新建八個大型燃煤機組,其中有三個機組在福島,另有五個機組新建於與東京接壤的千葉及莰城兩縣。

東京人口近2000萬,在首都圈新建五座大型燃煤機組為何不怕空氣污染?理由很簡單,新型燃煤機組的空氣污染防治系統(AQCSAir Quality Control System)十分先進,日本人並不擔心除汙後微量的PM2.5等對市民健康會有什麼了不起的影響。全球暖化呢?說老實話世界各國是"個人顧性命",在緊要關頭,沒有國家將抗暖作為優先考量,詳"誰理會京都議定書???  "

經濟日報社論中有一論點值得商榷社論強調台灣電價太低使得節能設施及節能觀念無法推廣,採用昂貴的燃氣發電,在電價上漲後,較易推動節能政策,這也成為社論偏好燃氣的理由之一。

個人不能苟同的是電價和發電成本非要掛勾不可?不增加發電成本就無法漲電價?沒這種道理電力公司一方面可利用最低成本的方式發電,另一方面政府為推動節能政策,大可提高電價,以價制量,何必非在增加發電成本後才提高電價?

廢核後以燃氣發電取代成本將增加1500億,電費至少上漲30%。如果政府擬以價制量鼓勵國人節能,大可在維持核能發電的基礎上,將電價上漲30%台電增加的1500億盈餘繳庫,全民可減稅1500億,何必非以氣代核才能推動節能政策?僅以請教經濟日報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