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全球暖化為何停滯? 海洋吸熱機制


台灣社會頗為後知後覺,總是慢半拍,常常世界形勢已經改變了,但台灣社會仍渾然不覺。全球暖化議題就是一個絕佳例證。如果只看台灣媒體,大家都會有個錯覺,以為全球溫度年年昇高,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所以台灣應“效法”歐洲,大力推動“節能減碳”政策。

但近年來全球溫度昇高多少?暖化越來越嚴重了嗎?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圖11992201220年間的全球溫昇。




由圖1可明顯看出19921998全球溫昇快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聯合國在1997年提出了京都議定書。但大自然實在不配合,就在京都議定書簽署後次年1998201315年間全球溫昇幾乎停滯,與氣候模型預測完全不同。

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在工業革命前約為280PPM,在1998年為365PPM2013年為400PPM表示1998201315年間,人類碳排約為工業革命起到2013年人類總碳排的30%,但全球氣溫紋風不動,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其實早在2006年就有科學家指出全球溫昇已停滯7年,但當時堅持氣候模型正確,暖化持續惡化人士嗤之以鼻,認為溫昇停滯7年只是“暫時”現象。但現在全球溫昇已停滯15年,許多人懷疑京都議定書所依據的氣候模型可能大有問題。目前氣候學家提出了40種以上的“解釋”,說明全球溫昇為何“停滯”,不論那一種學說正確,其實都指出了現有氣候模型有很大的缺陷,人類對全球氣候如何運作還是缺乏通盤了解,全球暖化可能遠沒有人們原先想象的嚴重。

2014年8月,學術地位崇高的“科學”雜誌利登了一篇解釋為何過去15年暖化趨緩的論文,其中附圖之一摘錄於圖2



圖中藍線為19702013年間海洋表面的溫昇,紅線為海深0米到300米間的熱容(HeatContent),棕線為海深300米到1500米的熱容。由該圖可明顯看出在19701998年間海洋表面快速昇溫,但19982013年間溫度基本上沒有上昇,主要原因在於1998年到2003年間深海(-300米到-1500)熱容增加快速,熱量基本上由深海吸收,造成海洋表面及大氣溫昇趨緩。這一篇論文依據的是不同深度海洋過去40年的實測數據,此一學說提出後深受各方重視。

如果此一學說成立,而現有氣候模型低估淺海/深海熱交換能力,表示目前氣候模型推估百年後的全球溫昇,極可能過度誇大。

無可諱言,全球暖化對人類是個威脅,但在暖化趨緩的現實下,全球應如何因應?很簡單,各國應採取合理的減碳政策而放棄激進的減碳政策。

以台灣而言,核能原本就是一個可確保能源穩定供應而發電成本低廉的選項,又屬無碳能源。採行正確的核能政策(現有電廠延役、核四商轉),不但對全國經濟有利,更有巨大的減碳效果,正是所謂合理的減碳政策。


但另一方面,政府大力宣揚的“國際減碳承諾”,以氣代煤“燃氣最大化”等傷害台灣的激進減碳政策,則應在暖化趨緩的現實下大幅修正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