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布於風傳媒:2050年淨零無望─解讀IEA報告 (上)傳統能源退場困難
https://www.storm.mg/article/4997037
1 緒論
本世紀以來全球暖化日趨明顯,氣候變遷成為全球極端関注的議題。因為使用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等化石能源造成的碳排是全球暖化主因,如何節能減碳就成為國際共同努力的目標。國際間在2015年通過巴黎協議,目標在本世紀末將溫昇控制在攝氏2度,並盡量努力將溫昇控制在攝氏1.5度。
要將世紀末溫昇控制在1.5度,全球就必須在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但人類經濟活動非常倚賴化石能源,要達到此一目標極為困難。2020年在歐洲帶頭下,全球各國紛紛宣示將於2050年達到淨零碳目標。
2050年距2020年還有30年,承諾30年後的目標意義不大,總要設定一些階段性目標(路徑圖),比如每10年減碳若干等,並定期檢驗是否達成這些階段性目標,如此才不會到2049年或2040年才忽然發現2050年淨零排放必將跳票。
國際能源總署(IEA)是為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能源幕僚組織,是國際上最重要的能源智庫,每年都針對全球能源議題出版許多報告,是世界各國制定能源政策時主要參考資料。
IEA於2021年針對2050年淨零排放出版了一本減碳路徑圖,詳細規劃了要達到此一目標,全球每10年要達成的階段性目標。這本報告出版後洛陽紙貴,IEA宣稱該報告是IEA有史以來被下載最多的報告。這也不足為奇,因為各國政府雖然都作了各種淨零碳排承諾,但對如何達成此一承諾都毫無頭緒,當然都急於在IEA報告獲得靈感及指點。
IEA 於2023年9月出版了第二版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圖報告,當然報告決不會承認2050年淨零排放不可能達成,但由該報告內容可明顯得知此一目標達成機率極微。個人將以三篇文章解讀IEA報告,解釋何以2050年淨零目標達成無望。人類只有面對現實,拋棄幻想,才能為減碳抗暖找到正確道路。
本系列第一篇文章將檢討傳統化石能源是否能及時退場,第二扁文章將檢討新興無碳能源是否能及時接棒,第三篇文章將檢討充次IEA報告一廂情願之樂觀假設無法成真。
2 傳統能源
討論煤炭、石油及天然氣的前景前,應先了解全球能源使用前景。IEA報告階段性目標預估2030年全球經濟將較2023年增加25%,但能源使用將減少10%。這種預測有些令人匪夷所思,IEA如此預測的基礎在於全球能源使用效率將大幅提升。全球能源密度(Energy intensity)由目前每年降低2%進步為每年降低4%,主要依賴汽油車大量更換為能源使用效率較高的電動車。2030年距今不過6年,IEA期望的經濟成長但能源使用減少是否可以落實,吾人可拭目以待。
IEA預估到2050年電力使用成長將高於全部能源使用成長,一方面是因為經濟及人口增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大量使用電動車及電力供暖,這些趨勢都促使電力使用快速增加。
目前全球電力供應主要仍然依賴化石燃料,旣然未來電力使用快速增加,如何加速電力減碳即為重中之重。IEA預期2022年到2030年,全球化石燃料使用將降低25%,未裝設碳捕捉CCS之燃煤發電占比更將降低50%,2040年占比更將降為0%,如前所述,這些預期,吾人不妨拭目以待。
即然化石燃料及燃煤發電將如此快速減少,IEA就提出了一些先決條件。
首先,即然未裝設CCS之燃煤發電佔比在8年內要減少50%,18年內要全部歸零,表示全球一半燃煤機組都將於8年內除役,18年內將全數除役。當然全球就無需增建任何未裝設CCS之燃煤機組。
但IEA 指出目前全球仍有150GW未裝設CCS的燃煤機組正興建中,要知這是極大規模的建設。台灣最大的燃煤發電廠台中電廠曾經名列全球最大燃煤電廠,共有十部每部機裝置容量55萬瓩(0.55GW)之燃煤機組,全廠裝置容量5.5GW。150GW相當於270部台中機組及27座台中發電廠正在興建中。由此可見世界仍然極為依賴燃煤發電。
目前全球還有150GW 未裝設CCS之燃煤機組正在興建的事實,IEA也無可奈和。但為了全面降低燃煤占比,IEA假設明年全球全面禁建未裝設CCS之燃煤機組,此一假設是否落實倒不必等上8年,明年即知。個人對IEA此一預期不敢過度樂觀。
除了煤炭之外,油氣是更重要的化石能源,如果未來8年全球化石能源使用要降低25%,IEA指出新的油礦氣礦當然就不必開發了。
十分不幸,此一條件不必等到明年,今年就破功了。破功的罪𣁽禍首不是其他國家,正是減碳喊得最大聲的美國。拜登總統在競選時,為穩住美國自由派選票,曾經承諾當選後不會允許石油公司在海域探勘油氣。
但依媒體報導,拜登違反競選承諾而在今年允許石油公司在墨西哥灣進行三個新油氣探勘專案。IEA的要求其實沒錯,快速減碳的條件之一就是電動車快速取代汽油車,在2030年銷售的新車中,2/3將為電動車。旣然如此,全球汽油消耗量必將大幅降低,因供過於求,化石燃料價格也將崩盤。但事實好像並未依IEA劇本進行,今年電動車銷售量成長率遠低於IEA之預測。石油公司應該也不會拿自己的錢開玩笑,繼續開發「供過於求」的油氣資源。
許多人並不了解2050年淨零碳排何等艱難。工業、運輸甚至農牧減碳都極為困難,相較之下,電力減碳最為容易。IEA報告中明確指出,要達到2050年淨零排放,先進國家(包括台灣)的電力碳排必需在2035年全部歸零,中國電力必須於2040年歸零,其他開發中國家電力則必須在2045年歸零。
這種苛求也也太過一廂情願。中國固然是全球綠能開發最積極的國家,但並未停止燃煤機組建設,目前全球在建燃煤機組中超過一半是中國所建,在可預見的未來,完全沒有停止興建的計劃。燃煤機組經濟壽命至少40年,中國要在2045年電力歸零,表示目前興建中的機組運轉年限減半,IEA也指出火力機組提前除役是全球減碳最大成本之一,大陸並未承諾2045年電力歸零。
其實不必捨近求遠,實應先檢視台灣電力「淨零」期程。蔡政府規劃台灣2025年電力配比為綠電占比20%,煤電30%,氣電50%,換句話說,在2025年火電占比80%。蔡政府開發綠能之企圖心極大,規劃在2026年到2035年10年之間,每年增建2GW之太陽能發電,1.5GW之離岸風電。即使在如此有野心的全力開發綠電,蔡政府也只敢承諾2030年火電占比降為70%,台灣有可能在5年後的2035年電力碳排歸零嗎?
其實台灣也不必自責更無需自卑,絕大多數已開發國家電力都不可能在2035年歸零,更不用說全球電力碳排在2040年歸零。IEA只是說全球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碳排最容易歸零的電力必須先行歸零,IEA可设說這些目標必定可以達到。
本篇只是簡要討論即知傳統化石能源退場極為困難,下篇將討論新興無碳能源接棒相關議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