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 星期一

中油油輪遇襲與能源安全



本篇發布於中國時報:中油油輪遇襲攸關供電

週四有兩艘油輪在中東阿曼灣疑遭魚雷或磁性水雷攻擊,其中一艘為中油所租載運石油腦的油輪。阿曼灣貼近霍姆思海峽,船隻遇襲處距伊朗只有26公里,國際油價已因此一事件大漲。中油宣布該批石油腦已無法準時運抵臺灣,規劃緊急採購。

讀到此一新聞,個人立即聯想到台灣燃氣電廠天然氣供應的安危。台灣不產天然氣,燃氣電廠的天然氣全由特殊設計之輪船將液化後之天然氣由國外進口。目前我國進口天然氣最多的國家是卡達,卡達位居波斯灣西側,隔海即為伊朗。由卡達進口之天然氣都先由波斯灣經過伊朗控制的霍姆斯海峽後進入阿曼灣,阿拉伯海,印度洋,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千里迢迢運抵臺灣。輪船在大洋上可以改變航線,但海峽為必經之路,海峽是否暢通就攸關我國供氣安危。


伊朗近年發展核武,屢遭國際禁運等制裁,多次揚言將封閉霍姆斯海峽以為報復。我國液化天然氣有極大比例由卡達進口,必須經由該海峽。每次傳出此等消息,中油、台電無不繃緊神經密切注意事件的發展。因我國天然氣在用電最緊張的夏天只有7天儲量,但燃氣電廠占我國電廠裝置容量超過1/3。若伊朗果真封鎖霍姆斯海峽,我國將立即面臨限電危機。但一般社會大眾對此一危機渾然不覺,以為封鎖海峽是遠在天邊的事,對我國毫無影響。

週四發生的油輪遇襲事件可能是台灣民眾第一次感受到中東局勢並非事不關己,事實上台灣無法自外於地緣政治。燃氣供應安全一直是台灣電力供應安全的一個軟肋。核能電廠每次大修更換一批次燃料棒可穩定供電1年半,燃煤電廠內均設有大面積煤場可儲煤1個半月,確保供電。燃氣電廠靠的是在永安及台中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將液化天然氣氣化後再以天然氣管缐輸送到各燃氣電廠。有些電廠依靠陸管,如由永安供氣之興達電廠,有些電廠依靠海路,如由台中供氣的大潭電廠。但不輪陸管還是海管,輸氣管缐都只有一條,輸氣系統一出問題,燃氣電廠立即停止發電,這正是815大潭燃氣電廠發生的狀況。除液化天然氣進口前在海外的變數外還有液化天然氣進口後島內輸氣的變數。

燃氣電廠因發電成本高昂,以液化方式進口天然氣的國家均將其定位於尖載或中載電廠,而將可24小時穩定而低廉供電的核電及煤電作為基載電廠,其實除成本考量外,以核電及煤電作為基載電廠的另一重要原因即為供電安全考量。以韓國為例,核電煤電共供電75%,氣電供電17%。蔡政府目標是一方面廢核,一方面將煤電占比降為30%,綠電加到20%,全台主要供電將由氣電50%擔綱。

即使不考慮發電成本,是否在吸取中油油輪遇襲教訓後,也應由國家能源供應安全角度重新規劃能源配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