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部於風傳媒:漏洞百出的能源局澄清稿─只顧面子不顧真相
http://www.storm.mg/article/448275
馬總統11日出席兩岸經濟論壇時,針對蔡政府的能源政策提出許多建言。能源局在第一時間即發佈新聞稿「澄清」,但漏洞百出。僅在此一一解析。一. 能源局說今夏不缺電。但如果真不缺電,為何要祭出「需量管制」及強迫「大戶節電」?為何硬著頭皮重啟核二?即使使盡各種手段,未來兩個月供電仍亮橘燈(供電警戒)而非綠燈,這叫不缺電?
二. 能源局說四部火力機組陸續完工,增加供電能力。不錯,能源局所提通霄、林口、大林等四部大型火力機組在去年及今年陸續完工,增加極大供電能力(共330萬瓩,大於核四270萬瓩)。蔡政府似將此供電能力增加引為政績。但事實上蔡政府還真要感謝馬總統,因為這四部機都是在馬政府時期動工興建,如今救了蔡政府一命。
三. 能源局說馬總統也認同非核家園,曾提出「穩健減核」。請注意「穩健」兩字。馬政府並未如蔡政府般,不顧客觀條件尚未成熟,就急躁地在七年後廢核。為填補廢核後無碳電力缺口,蔡政府只好支付外國人兩兆元的離岸風電電費以彌補。「穩健」兩字即是在客觀條件配合下,「逐步」增加綠能,「逐漸」減少核能,而非如蔡政府般急切廢核對國家造成重大傷害。
四. 能源局說預計在2025年能源轉型後,每度電碳排可下降26%。這句話有兩個重大盲點:1,以何年為基礎?是以核電六部機都正常運轉時為基礎還是以一半核能機組無厘頭叫停後為基礎?2. 為何不提總碳排而只敢提「每度電碳排」?發電度數年年成長,即使每度電碳排減少,總碳排必然增加。請能源局將過去五年發電總碳排及到2025年之每年預計總碳排列出供國人檢視。
五. 能源局說將透過抽蓄電廠及區域電網儲能。但台電利用抽蓄電廠抽儲能已有20年歷史。抽蓄電廠規模極大,試問所謂區域電網儲能規模如何?區域電網主要以電池儲能,價格其貴無比,能源局也請公布以區域電網儲能之效能及成本。
六. 能源局說台灣處於地震帶核電風險高。但試問何以地震強度及能量高過台灣百倍的日本仍堅持繼續使用核電?目前日本已有八部核電機組恢復運轉另有許多機組正申請恢復運轉。
七. 能源局說核廢料貯存場地難覓。這也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迷思。試問非核家園後核廢料問題就消失了嗎?現有核電廠運轉40年產生的高低階核廢料不要解決嗎?以核廢料作為廢核理由根本就是一個假命題。
八. 能源局說德國、比利時、瑞士都有非核家園時程,在此僅分別檢視。德國2022年非核是否能成功各國都深表懷疑並密切注視。德國何有可能一方面宣示大力減碳而另一方面廢核?國內兩股力量角力結果尚未可知。比利時在考慮碳排及發電成本後已將核電延役,未來如何也在未定之天。瑞士去年公投,民眾以55%的多數,反對將核電提前五年除役,民間風向已轉變。2034年還有15年,變數也極多。但另一方面全球有14個國家正在興建54部核能機組。馬總統指出非核不是全球趨勢完全正確。
以上簡要解析能源局「澄清稿」之諸多漏洞。但蔡政府能源政策最根本的問題而在能源局澄清稿中一字也不敢提的是成本議題。蔡政府的「以綠電取代核電」及「以氣電取代煤電」兩個手段不但都是以供電不穩定(綠電)或燃料供應安全性低(氣電)的能源取代供應穩定及安全的核電及煤電外,最大的問題就是以昂貴的能源取代低價的能源。落實蔡政府能源政策,每年發電成本將較理想之電力結構成本飛漲約2500億元(發電成本增加超過40%)。全國每家人每年多負擔的發電成本將近三萬元。這是蔡政府永遠不敢向人民明言的數字。
蔡政府在2025年能源配比目標為綠電20%,氣電50%,煤電30%。馬總統提出之能源配比(詳風傳媒:能源配比,馬案蔡案判若雲泥)為綠電10%,核電20%,氣電30%,煤電40%。兩案相較,以提供穩定價廉電力的基載電力(核電及煤電)而言,蔡案只有30%,馬案則有60%。無碳能源(綠電及核電)占比,蔡案只有20%,馬案則有30%。所以兩案的碳排相當,但馬案較蔡案每年的發電成本節省了1800億元。馬總統對能源政策的建言以全國人民福利考量,極為懇切真誠。蔡政府實不宜因面子原因置之不理,將台灣拖入萬丈深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