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預言老失準,李遠哲能源建言宜謹慎

篇發表於風傳媒:預言老失準,李遠哲對能源議題宜謹慎發言

近日因中研院長選舉,李遠哲〝跳海〞言論充斥媒體。但個人更關心的是李遠哲近來對能源政策的發言。

近日全國NGO環境會議召開,李遠哲發表專題演講,暢談全球暖化與能源政策。去年底巴黎議定書通過時,李遠哲也發表許多高論。吾人不妨檢視李遠哲這幾次對能源政策的高見。

李遠哲自中研院長卸任後,擔任國際科學理事會(ICSU)會長,在任內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喚醒全球各國重視全球暖化議題。因暖化是人類碳排所造成,而人類碳排主要來源又是因為化石能源的使用,所以化石能源(火力發電)就成為李遠哲等極端暖化論者的〝天敵〞。



無碳電力有兩種,一為核能發電,一為再生能源。十年前李遠哲立場擁核,但在福島事故後,李遠哲對核能態度完全改變,成為反核急先鋒。2015年全台供電火力及核能佔了95%以上,水力、風力、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總共佔比3%。李遠哲反核又反火,鼓吹的是再生能源。套句蔡英文的話:「這是很艱困的挑戰」(今年225日蔡英文產業之旅與台中環保團體會面後的評論)。蔡英文實在太輕描談寫了,追求反核又反火的供電根本是死路一條。

反核又反火的李遠哲到底有何錦囊妙計呢?李遠哲大力鼓吹的是太陽能發電。姑不論〝太陽下山後,晚上電從那裏來〞這千古難題,先檢驗李遠哲〝不到5年時間,陽光帶來的能源,其成本將比燃煤與核能成本更便宜〞這句話是否能實現。

其實這也不是李遠哲第一次針對再生能源預言了,吾人可先檢驗李遠哲過去對再生能源的預言是否準確,實現了沒有。

多年前李遠哲曾鼓吹兩種再生能源。一是海洋溫差發電,一是洋流發電(黑潮發電)。何謂溫差發電?溫差發電是利用海面與深海的溫差來發電(海面水溫高,深海水溫低)。理論上當然可行,也不是什麼新生事物。海洋溫差發電的想法在十九世紀時就由法國科學家提出。美國及日本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也曾分別在夏威夷及諾魯裝置實驗型溫差發電設備,但終究都沒有發展成商用級發電廠。理由也很簡單,理論上可行,並不表示經濟上可行。

洋流發電(黑潮發電)更為有趣。洋流發電在台灣成為顯學的主因是數年前國科會國家型能源計劃執行長對其情有獨衷四處鼓吹之故。依其所言,台灣有全球最好的洋流條件,應大力發展洋流發電。環保團體知道政府部門〝專家〞也有這種〝先進思維〞無不雀躍。李遠哲其實較這位執行長猶為先知,在十年前就曾細數各種海洋能發電(波浪、洋流、溫差)的潛能,對其寄以厚望。但很不幸,聯合國IPCC並不看好〝海洋能〞。在IPCC報告中,海洋能的減碳功能連〝聊備一格〞都談不上。李遠哲寄以厚望的溫差發電及洋流發電十年來有什麼偉大進展嗎?如前所述,因為經濟上不可行,到目前還一直停留在〝明日能源〞的階段。國家能源大計可以寄託於這類〝明日能源〞嗎?   

李遠哲大力鼓吹太陽能並說〝五年內太陽能發電成本將低於核能、燃煤發電成本〞。目前核能及燃煤每度電成本分別為1.1元及1.25元,太陽能今年收購價為4.75元。五年內太陽能發電成本低於核能、燃煤發電成本只能說很拼 吾人不妨將其預言立此存証 五年後再檢試其預言功力是否較預言海洋能發展有進步。

許多環保人士也常以國外為例,指出其太陽能發電成本已低於電力公司電費,但不要忘記1. 這些地區的電費都高於台灣電費23倍之多,2. 請多地區每天太陽能發電時數超過6小時,台灣平均為3小時,其發電成本只有台灣一半 。

大陽能及風力等再生能源不合適在台灣大力發展有兩大原因,1.此類再生能源需要大量土地,廣大土地 不是台灣強項,2.台灣為獨立電網,不穩定的再生能源佔比不可能太高。

今日民進黨喊出的口號是在十年內裝置20GW的太陽能,其費用超過兆元,還要加上備用機組及輸配電等配合工程,總成本實為天文數字。但其發電度數只有現有核電之半,李遠哲為何捨近求遠,替錯誤能源政策背書,令人不解。

推廣不穩定再生能源最重要的科技實際上是儲能技術。李遠哲對此點也很清楚。上週在NGO大會上也提到如何儲存巨大太陽能量,比方與澳洲合作儲存其太陽電能再轉賣到世界各地。不過這種好事輪得到台灣嗎?開發成本低廉可大量儲能的電池本來就是全球各國投入大量資源研發的重大課題。不說別的,今日電動車價格高昻就是因為電池價格昻貴,另一方面也因儲能有限導致續航力不足的問題。電池科技是百年來人類努力發展的重要科技,近年來也有長足進步,但要發展到可儲存電廠級電能並在經濟上可行仍有漫漫長路。

台灣今天的能源問題是新政府的廢核政策及地方政府因PM2.5引發的反煤情結,這都是迫在眉睫的危機。李遠哲以遠在天邊的科技火上加油的反核電、反火電言論只會誤導民眾,嚴重干擾國家能源政策。有諾貝爾獎加持的李遠哲對一般民眾很有影響力,深切期盼李遠哲對能源議題宜謹慎發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