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美國商會白皮書能源政策建議 (2/2):增加基載電廠


台北市美國商會近二十年來每年都會發表一本白皮書對台灣政府提出建言。今年(2012) 白皮書在6月5日發表,對政府能源政策有兩項建言。一項針對核能發電,一項針對火力發電。徵得商會同意分兩篇轉載於本布落格供大家參考。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在過去數年,台電公司年年有鉅額虧損,預計今年仍將虧損1000億元,瀕臨破產,政府不得不考慮採取遲來的漲價措施,分階段增加20%25%的電價。

台電陷入財務困境的主因是電力結構出了大問題。台灣電力系統中基載電廠(核能電廠及燃煤電廠)裝置容量極為不足,台電不得不利用極為昂貴的燃氣發電來補基載電廠之不足。


以國際標準而言,基載電廠裝置容量應占全系統裝置容量的65%70%。但今日台灣電力系統中基載電廠裝置容量只有42%,燃氣電廠裝置容量(1519萬瓩)甚至超過燃煤電廠裝置容量(1180萬瓩)

如上節指出,燃氣發電極為昂貴。以2010年為例,核能、燃煤、燃氣發電度數分別為400億度、930億度與580億度,但發電成本則分別為264億元、1485億元與1810億元。

台灣電力系統極不正常的原因之一是許多燃煤電廠在環境影響評估中受阻,彰工電廠新建2部機環評8年尚未通過,大林電廠原擬加建4部機也在環評時被削減為2部機。這480萬瓩未能推動的機組,總裝置容量為320萬瓩,較目前興建中的核四兩部機容量(135萬瓩)還大。

為避免電力短缺,台電只好加速興建470萬瓩的通霄燃氣機組,在其完工後,台灣電力系統中基載電廠比例將更進一步下降,電力供應結構受到嚴重影響,電費則勢必將更進一步飆昇。

燃煤電廠發展受阻的主要原因在於政府的近程減碳政策。在中央政府強力宣示之下,環保署、立法委員、地方政府無不視燃煤機組為眼中釘,推動燃煤發電計畫困難重重。除了核電,以燃氣電廠取代燃煤電廠為唯一選擇,燃氣電廠排碳較少,但以氣代煤減少二氧化碳的成本為每噸新台幣4000元,遠超過國際間每噸二氧化碳交易成本(低於新台幣1000)。顯然,靠這種作法減碳的成本極高。

政府目前推動電力政策有三大最高原則:1. 不限電  2. 合理電價  3. 實踐國際減碳承諾。但事實上三者無法同時達成,政府應訂出優先順序。本委員會建議政府重啟嚴重延誤的基載燃煤計畫,以改善目前極不正常的發電結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