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本部落格目錄(2014)

附上本部落格今年發表文章目錄,方便讀者檢索。


賀碳捕捉與利用協會成立


上週台灣成立了一個新的協會:“碳捕捉與利用協會”台電中油中鋼台泥等均為團體會員台大機械系馬小康教授擔任理事長大多數人對這個名詞十分陌生,這名詞原文為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Utilization (CCSU)。目前全球各大國都投入極大資源研究CCSU技術的主因在於減碳。CCSU的主要目的在於將火力電廠或其他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CO2的工廠(如鋼鐵廠、水泥廠等),將其排放的CO2在釋入大氣前予以“捕捉”再予以“封存”或“利用”。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中美減碳協議與台灣減碳目標(3/3)--台灣篇


上兩篇討論中國及美國達成減碳承諾之手段本篇討論台灣

上兩篇大家可以知道中、美國兩國減碳承諾雖都不是輕易可以達成,但都有其"減碳路徑"中國的手段是水力、核能,美國的手段是頁岩氣及交通減碳。反觀台灣,政府的減碳目標(2020/2025碳排回歸2005/2000)是完全是沒有"減碳路徑"的口號。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中美減碳協議與台灣減碳目標(2/3)--美國篇

上月底部落格討論中國達成減碳承諾之手段本篇討論美國

以美國而言,歐巴馬政府目前的承諾是在2020年碳排較2005年碳排減少17%此次協議更進一步承諾在2025年碳排將較2005年基準下降26%28%要達成此目標更要加把勁。

美國過去數年快速減碳的主因並非歐巴馬大力推動的風力及太陽能奏效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過去數年美國發生了"頁岩氣"革命美國油氣業者以水力裂解法(Hydraulic Fracturing)方式由頁岩中採出極巨量而廉價的天然氣在美國以燃氣發電成本已遠低於燃煤發電

2014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經濟、環保、選舉


本次地方選舉影響實在重大,藍軍如此慘敗,是否能在短短14個月後(20161)的總統大選扭轉情勢,令人擔憂。

其實台灣施政只有兩個主軸:兩岸及經濟兩岸者“穩定兩岸情勢”經濟者“持續經濟發展”,如能掌握這兩大主軸,大刀濶斧勇往直前必然贏得多數民心。其實這兩大主軸也是相輔相成以今日大陸經濟實力,全球對其商機之爭取惟恐不及,如能發揮台灣與大陸之特殊關係,對台灣之經濟發展必然大有助益。政府行政事務繁雜,但應以“兩岸”、“經濟”作為施政主軸,其餘事務不宜喧賓奪主,以免失焦。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選舉、藍營、能源政策



上週九合一選舉,執政黨大敗選前就無人看好執政黨,但如此一敗塗地也出人意外,仔細思考也不無蛛絲馬跡

此次執政黨大敗主因之一在於無法動員藍營選民。執政黨許多政策使藍營選民有"票投不下去"之感無法動員基本群眾,選舉不大敗者幾希矣以個人關注的能源政策而言,執政黨這幾年來的政策,就傷透許多藍營選民的心。

執政黨在核能政策的無法堅持,一再退讓即一顯例。回想2008年大選後,擁核團體是如何的興高采烈,士氣高昂,因為終於將"反核"列為黨網的民進黨趕下台了在核能政策上與民進黨完全不同的國民黨在失去政權8年後重新執政,正可大力推動核電政策。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中美減碳協議與台灣減碳目標(1/3)--中國篇


兩週前APEC高峰會在北京舉行,十餘國領袖都親自參加,盛況空前在會議中,中美兩國宣布達成減碳協議,震驚世界

中、美兩國目前排碳分居世界第一、二位(共佔全球碳排45%),兩國能達成減碳協議對全球而言真是頭等大事。協議中,中國承諾2030年時中國碳排將達最高峰,之後不再增加2030年化石燃料佔全部能源比重將由目前90%降至80%。美國承諾在2025年碳排將較2005年基準下降26%28% (美國之前承諾為在2020年較2005年基準降低17%)。順帶一題: 台灣政府也有減碳目標:碳排在2020年降為2005年水準而在2025年降為2000年水平。

2014年11月19日 星期三

反核謬誤全破解 結語/作者


不想今日台灣竟成了一個民粹媚俗,是非不分,黑白顛倒的社會。台灣何時成了一個外行人大放厥辭,說謊話臉不紅、氣不喘,說錯話無所謂的社會?

對國家發展至關重要的核電政策,在社會上受到如此嚴重的誤解,正是這種社會現象最可悲的寫照。台灣目前有股黑暗力量,指鹿為馬,黑白顛倒,不惜撕裂社會,傷害國家。這股力量在社會上造成重大影響,媒體難辭其咎。

不錯,能源及核能都是艱深議題,不是一般媒體業者容易深入了解的。但這是藉口嗎?對於不夠了解的議題不用功追求探討根源,只顧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稱媒體為散佈錯誤資訊的最大來源,旬不為過。

反核謬論全破解 序一/序二

序一

陳立誠
吉興工程顧問公司 董事長

為什麼要寫這本書?

這本書的全部內容主要是在駁斥三本反核書籍。為什麼要花這許多力氣來駁斥這三本書?這三本書有什麼特別?

今日台灣的能源政策極端錯誤,將陷國家及人民於極為危險的情境。能源政策的錯誤不只核能一端,但核能是整體能源政策極重要的一環。核能政策的一錯再錯甚至三錯(核電不延役,核四公投、核四封存)說白了是騎驢政府「順應民意,見風轉舵」的表現。

但何以社會上反核民意如此強大?此實應「歸功」於三十年來反核運動的成功。反核運動最成功的一點是成功影響輿論。三十年來錯誤反核言論充斥,不用說是一般民眾,就是政府官員、民意代表、學者專家也一律被錯誤言論所洗腦。能源/核能相關知識涵蓋極廣,非能源專業人士難以窺其全貌,對涉及核能議題的新聞報導或相關書籍無法分辨其正誤,極易受錯誤反核言論誤導。

2014年11月14日 星期五

飛碟早餐訪問本人討論“反核謬論全破解”一書

下周一(11/17)上午7時至8時,飛碟早餐主持人唐湘龍將訪問本人,討論“反核謬論全破解”一書及核能相關議題,敬請收聽。

新書介紹: 反核謬論全破解

為糾正錯誤反核言論提供國人正確核能知識個人與核能流言終結者團隊合著“反核謬論全破解”一書

該書主要內容為駁斥彭明輝劉黎兒及綠盟之反核書籍,附錄亦一併澄清許多其他反核人士的錯誤言論

本書電子版已由Google Play出版:

https://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E9%99%B3%E7%AB%8B%E8%AA%A0_%E5%8F%8D%E6%A0%B8%E8%AC%AC%E8%AB%96%E5%85%A8%E7%A0%B4%E8%A7%A3?id=aaHrBAAAQBAJ


本書紙本將於下周問世:


反核謬論全破解 - 國家書坊網路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4920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4490008475&lid=search&actid=wise

本書目錄、序、結語及作者等詳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反核謬論全破解" 目錄

序一/陳立誠      

序二/黃士修     
                                                                                                                                                
第一章 駁斥彭明輝教授《有核不可─擁/反核的
33個關鍵理由》    
1.0 引言   

1.1 環保、經濟與供電安全
A. 環境保護(碳排)   3
A.1 減碳成本為正部份   5
A.2 減碳成本為負部分    7
A.3 核電廠減碳功效巨大    9
B. 經濟考量    10
B.1 計算錯誤    10
B.2 資訊錯誤    11
B.3 認知錯誤    13
C. 供電安全    15
C.1 移花接木    15
C.2 張冠李戴    17
D. 結論    18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請教陳發林教授(6/6):汰換舊電廠,每年省千億?


1031日天下雜誌電子版有一篇報導題為“汰換舊電廠,台電每年可省千億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2194,內容提及:


過去5年擔任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長的台大講座教授陳發林,昨日在「新能源、新經濟到新社會」論壇上表示,台灣的能源使用效率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光是汰換舊電廠,每年台電就可以省下一、兩千億元的成本。


他指出,台電現有的900萬瓩燃煤電廠,部分電廠發電效率只有30%,新的燃煤發電廠效率則可以達到50%,如果以新技術替換舊電廠,「購煤成本可以省下一、兩千億。」

陳教授曾擔任工研院能資所所長及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執行長,以陳教授在能源界的份量提出如此重要的建議,很值得深入討論。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請教陳發林教授(5/6):火電成本、空污及環評



陳發林教授在“核能關鍵報告”中“大家來公投”一文中對火力電廠成本、空污及環評也有不少誤解及誤導。

陳教授指出燃煤電廠“建廠經費少,3GW的建廠經費約1500億台幣,只有核四廠的50%”再加上超超臨界機組電廠效率高(47%),所以台灣沒有核四“電價也不需調昇”。依陳教授所言“建廠成本”和“電廠效率”決定了發電成本,真的如此嗎?

2014年11月3日 星期一

電業自由化,煞車踩得好


今日閱報有一則新聞“電業自由化政院急踩煞車 大意是:

據悉,江揆日前針對經濟部版切割發電,輸配電及售電三大部門的電業自由化方向緊急踩煞車!政院認為,電業自由化涉及電業市場重大改革,茲事體大,要求經濟部重新檢討,採取漸進式推動,並指示台電從成立事業部,提升經營效率機制優先處理。
…………………………………………………………..
不過,如此重大變革,部分首長在會中並不認同,主張不宜噪進,能否仰賴組織切割,達成提高經營效率及電價調降目的,仍待商榷,加上各國也未有明顯效益,且電業不像一般商品有替代性,切割高度複雜,但經部能源局卻缺乏整體影響評估分析。
………………………………………………..
由於茲事體大,江揆裁示指出,各國推動電業自由化對價影響如何未定,台灣推動電業自由化目的為何?依能源局規劃能否達既定目的?指示經濟部全盤審慎評估,降低可能的衝擊,並要求電業自由化應分階段演進,重新檢視電業法內容後,再由政委鄧振中續審法案。


個人對江揆裁示深表贊同個人在今年3月曾在本部落格發表“電業自由化,所為何來?(1)”、“電業自由化,所為何來?(2)”兩篇文章對電業自由化持保留態度因為今日台灣電業困境並不是所謂“自由化”的問題,電業自由化根本不是能源政策的當務之急,實應重長計議。歡迎讀者重溫該兩篇文章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請教陳發林教授(4/6):火山,"莫非",核電有秘密嗎?


發林教授在核電關鍵報告一書後記大家來公投中對核災有不少觀念值得商榷。陳教授也未能免俗的認定核一、二、四極為危險,如發生核災會導致台灣“亡國滅種”。陳教授將“海底活火山”和“海嘯”連結作為台灣電廠極為危險的例證但事實如何

中國工程師學會去年成立“電力及核安專案小組”結合學會力量以專業立場提供社會各界電力及核安正確知識,詳“中國工程師學會關心核能安全 提供專業資訊平台 ”。

中工會網站“電力及核安專案小組”“核四相關議題”→“核四外海龜山島海底火山影響為何?”對東北海“海底火山”有詳細解說該解說為全國地質界權威機構“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所提供該文很長,以下僅摘錄一些重點資訊,該文指出: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請教陳發林教授(3/6):超超臨界機組取代核四?



“核能關鍵報告”一書結語中“大家來公投”對減碳有詳細討論,不幸也有許誤解

書中186-188頁,陳發林教授打出的減碳王牌就是“超超臨界機組”,書中指出“超超臨界機組每度電碳排可降低至0.5kg以下,接近燃氣電廠標準”(P.186),在188頁更指出台電老舊燃煤電廠“若全面以超超臨界燃煤電廠更新之,則因效率提昇所減少的排碳量,應會比將核四以新款電廠取代所增加的排碳量還多”。真的如此嗎?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英德法大使投書平議


上月聯合報刋登了一封英德法三國駐台代表的很不尋常的聯合投書,標題為“減碳,台灣應更積極行動”,投書大意是呼籲台灣向該三國看齊,大力推行減碳政策對抗全球暖化。

這封投書可由“擁核”角度來解讀,這封信明白提出了全國能源會議,寄望該會議能提出大力減碳方案。但眾所週知核能為無碳能源減碳功效最大。核一到核四廠每年可發電600億度,若以燃煤燃氣平均取代每年碳排將增加3800噸,超過全國交通碳排3300萬噸。該投書難道是暗助核能發電?

但更進一步思考“減碳”真的是我國能源政策的“最高指導原則”嗎?就算核一到核四全部運轉,核電佔我國總發電量不過25%,其他75%,絕大多數仍依賴火力發電,若將“減碳”無限上綱,將造成棄煤就氣所謂“燃氣最大化”的惡果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請教陳發林教授(2/6) - 建電廠很快?

陳發林教授“核能關鍵報告”一書本文實際上只是敘述核武/核能的發展史,並沒有太多原創性。該書後記“大家來公投”才是陳教授“原創”作品,個人讀後是啼笑皆非,錯誤實在太多,短短幾頁的錯誤就可分好幾篇文章討論。

該書186頁陳教授建議以燃煤電廠取代核四,針對此點個人對陳教授刮目相看。大多數人為全球暖化節能減碳誤導,膽敢提出萬一廢核應以燃煤電廠取代的人士還真不多但陳教授的錯誤在於以為“煤電建廠時間短,在四年內可完成3GW電廠的建設(取代核四2.7GW)結論是廢核四也“不會缺電”,這一點誤會可大了。

個人在“能源與氣候的迷思”一書中15.2節“建廠時程”詳細敍述在我國建各類電廠的時程,其中建燃煤電廠至少要十年以上,15.2節全文轉載如下: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台灣如何有效減碳 - 與劉紹臣院士商榷


上週中國時論廣場刋出中研院院士,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博士大作:“節能減碳台灣要自救”,個人拜讀後,有補充意見。

士文中指出台灣人均碳排在全球名列前茅,但也指出台灣取代化石能源的手段不多,文中明確指出不論生質能、水力、地熱、風能在台灣都有其限制。換句話說,利用再生能源減碳的效果極為有限。

但該文最後筆鋒一轉,略謂“我們有必要,有義務,也有能力解決,並且解決過程也不會明顯降低台灣的GDP或生活品質”。個人讀後實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文中前半段不是說台灣減碳極為困難,結論怎麼會是“有必要,有義務,也有能力解決呢?”。

在五月初政府剛宣布“核四封存”時,中研院有一群院士聯署反核,劉院士也是聯署院士之一。劉院士在五月初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為了補強其反核論述竟發表以下論述:“目前全球對碳污染與環境變遷的關聯性還在辯論,甚至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去年最新報告也還是保守評估,還沒有立即危機...

《星期專訪》從支持核電到態度保留 中研院士劉紹臣︰核四並非不可取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778097



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

請教陳發林教授(1/6) - 核電廠會發生核爆嗎?


上個月台大應用力學所陳發林教授所著“核能關鍵報告”新書正式出版。陳教授曾擔任工研院能資所所長及國家能源發展計畫總辦公室執行長以陳教授的資歷,個人很有興趣知道陳教授對核能的看法。


但拜讀全書後頗為失望,原來陳教授是反核的。當然擁核、反核是個人選擇,但以陳教授身為政府能源政策重要幕僚,對核能對台灣的重要性似乎並不了解,全書以“核災”為主要論述反核。

書中有一個極為關鍵的重大誤解,可能是導致陳教授反核的主因之一。陳教授似乎不了解核電廠不會發生核爆的基本機制。

個人在“核電廠不會發生核爆一文中曾相當仔細的解釋何以台灣這類西方式的輕水式核電廠不可能發生核爆,在此作一簡略的複述: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北部大缺電解決方案(2)---情境分析


上週寫了一篇“北部大缺電解決方案(1)”,意猶未盡,因為這個議題太重要了,本篇將進一步詳細分析未來十年北部供電前景。

上篇列出北部四電廠(林口、協和、核一、核二)除役年限,為進一步分析十年後北部供電形勢,茲將台電目前規劃十年內北部新建機組時程列於表一。


表一   新建機組時程

機組
裝置容量
商轉年
林口()
3 x 80萬瓩
2016/2017/2019
大潭()
3 x 72萬瓩
2021/2023
深澳()
2 x 80萬瓩
2022/2023



本文將進行三種情境分析,三種情境分析均假設未來10年北部每年用電成長與2014(2.5%),此一假設略高於台電預估(1.9%),但使用較為保守的2.5%規劃較可確保未來供電安全。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北部大缺電解決方案 (1)--總論


報載為應付廢核新局召開的第四次全國能源會議,主題訂為電從那裏來?。但的供需是一個地區性問題,台灣供電分為北、中、南三區,所以要準確的討論應分為北部電從那裏來中部電從那裏來南部電從那裏來三個子題。

台灣北部是全國首善之區,全國2300萬人口中,北部(新竹、宜蘭以北)佔了1000萬人,超過全國人口40%用電也佔40%以全台而言北部最為地狹人稠,設立電廠極為困難,北部不足之電力一向是靠南電北送。今年北部供電能力為1388萬瓩尖峰負載為1358萬瓩吾人可預測十年後(2025)北部電力的供需情形。

依規劃未來10年內,北部將有四座電廠共十部機將除役,北部將喪失584的供電能力。

下表列出未來10(2014~2023),北部除役機組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核電煤電相輔相成(2) - 全球減碳抗暖現實


上篇由目前台灣基載電廠嚴重不足的角度考量,結論是核電、煤電不可偏廢,因兩者正是我國基載電力的兩大支柱。

但許多人“擁核”理直氣壯但對“擁煤”就頗為遲疑,原因在於對煤電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有很大疑慮。煤電對環境的影響主要是對大氣的影響,可分為兩大區塊,一為傳統的“空氣污染”,如硫化物、硝化物、懸浮微粒等(SOX,NOX,Aerosol)上月發表的“火力電廠空污嚴重?”即在說明煤電對此一區塊的空污“貢獻”極為有限

煤電對大氣的影響的另一區塊就是“碳排”因“節能減碳”為今日全球顯學,煤電碳排較大就成了煤電不可承受之重。台灣政府“順應世界潮流”也糊裏糊塗的提出了所謂“國際減碳承諾”,媒體上舖天蓋地的極端暖化威脅報導也誤導了絕大多數民眾。

今日要討論台灣能源政策,減碳政策自然是重要考量但減碳政策也應分兩區塊討論,一是“氣候變遷”議題,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人類未來能源走向為何?人類將如何應付氣候變遷?台灣政府要有縱觀全局的能力,才能制定合宜的能源政策。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核電煤電相輔相成(1)--基載電廠不可偏廢


上週寫了一篇“火力電廠空污嚴重?,網路上頗多人討論,不少人對燃煤電廠頗為誤解個人覺得很需要針對燃煤電廠議題做進一步探討。

上篇文章開宗明義指出:今日台灣核能爭議太過尖銳,吸引了全國上下的注意。發電佔比遠大於核能的火力發電(佔比70%)完全被忽視。

許多人誤以為今日台灣能議題只有核能一項不錯核能議題十分重要,但核能是能源的全部嗎?

能源可分為石油和電力兩大區塊,電力又可分為核能、火力(燃煤、燃氣)及再生能源(水力、風力、太陽能)三大區塊。核能議題只是範圍極廣的能源議題一環

核能當然不是一個簡單議題,但核能只是能源一環,與整體能源議題相較實較為單純。擁核相對不算太難,因為核能的強項太過明顯以台灣而言,不論由經濟、環保、供電穩定各面向考量核能都有巨大優勢,好處極為明顯,反核者只能說是能源智商太低。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火力電廠空污嚴重?


今日台灣核能爭議太過尖銳,吸引了全國上下的注意。發電佔比遠大於核能的火力發電(佔比70%)完全被忽視。在擁核陣營中,火力不時也被認定為“假想敵”而成為打擊對象,個人對此現象深以為憂。

即使目前核能電廠全部延役,核四完工商轉,核電佔我國總發電廠仍低於30%,主要電力仍將由火力擔綱。隨著電力需求年年成長,核電佔比將進一步降低。今日抹黑火電,對我國電源開發將造成極為不利的後果,對全民福祉及國家命運影響極為深遠。

許多抹黑火電的言論其實與抹黑核電相同都是以訛傳訛無限上綱。比方將我國空氣污染歸咎於火力發電竟也成了某種“共識”至於火力發電到底對我國空氣品質影響有多大?佔比如何就無人深究了。

本月(8)台電工程月刋有一篇環保處發表之“火力電廠空污排放對細懸浮微粒(PM2.5)之影響與因應對策研究”對以上問題提供了詳盡的答案。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核四封存 - 華爾街日報怎麼說


華爾街日報很少報導台灣即使亞洲版也是如此個人曾詢問一位外國記者何以如此?他的回答發人深省: 台灣新聞沒人看,除非和中國扯上關係。”想想也是台灣島內自己鬧得沸沸揚揚,鑼鼓喧天的,自以為是個角色國外角度檢視台灣,實在是一個日漸沉淪,not worth mention(不值一提)的國家

上週華爾家社論倒很不尋常的寫了一篇有關台灣的文章Taiwan leaves itself behind- 台灣自甘落後,評論服貿議題。社論中明確的指出台灣反服貿,自我孤立,是極為愚蠢的

有趣的是,個人發現該篇社論在次日為國內媒體大量引用原因是推動服貿為政府政策,華爾家日報與政府英雄所見略同,自然要好好引用

其實在4月底政府宣布核四封存後,華爾家日報也發表了一篇社論Fukushima’s Taiwan Fallout- 福島的台灣落塵,其中對政府核能政策多所批評台灣媒體極少引用反核者自然不爽該社論,政府自己幹了蠢事被人指出,也只好保持緘默不會大肆宣傳該社論立論其實十分中肯,其主要觀察與論點轉載於下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