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 星期四

綠執政7年 賴談能源政策仍粗糙

 


本文發布於聯合報:綠執政7年 賴談能源政策仍粗糙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204366?from=udn-catebreaknews_ch2

賴清德日前在台大演講時透露,政府正在規劃如何將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未來緊急使用。各界討論都集中於蔡政府非核家園政策是否鬆動,是否正在檢討橫柴入灶的能源政策並且承認錯誤。但本文由另一角度檢討賴清德發言。

賴清德所謂維持核能機組緊急使用的彈性其實與兩年前,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提出「中火燃煤機組除役不拆除」,留著備用的想法異曲同工。都是預防台海形勢吃緊,占供電50%的燃氣電廠斷炊,台電仍可啟動燃煤機組或核能機組應急。

兩年前個人曾嚴厲批評蔡其昌的建議。賴清德與蔡其昌犯了的同樣錯誤:只知硬體不知軟體。兩人都以為保留退休後的核電或煤電機組,不予拆除,在台海局勢緊張時,可擔大用。但賴蔡兩人均不知機組備用,大量維護運轉人員也同樣要「備用」。設若台海十年風平浪靜,數百位電廠人員也跟著無所事事在電廠內孵十年豆芽?所謂核能機組或燃煤機組退休後留著備用的想法根本不可行。如因國安因素,考量維持一定比例的核電,唯一正途就是核電延役。

2023年5月29日 星期一

短評:核電緊急時啓用?賴神的餿主意

 


報載賴清德昨天在台大演講時透露,正在規劃怎麼樣把已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未來緊急使用。

個人立即聯想到2021年,當時担任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領銜提出「中火燃煤機組除役不拆除」提案,主張10部燃煤機組提前除役,但不拆除,留著備用。蔡其昌解釋,留下台中電廠備用是防備台海形勢吃緊,占供電50%的燃氣電廠斷炊,台電仍可啟動台中燃煤機組應急。由民進黨占多數的立法院表決通過「中火燃煤機組除役不拆除」決議。

個人針對蔡其昌的建議在中國時報寫了一篇:台中電廠「備用」,又創世界紀錄。予以嚴厲批評,詳: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10131002764-262105?chdtv台中電廠備用果然無疾而終。

核電「備用」較煤電備用更為困難,為何民進黨政治人物毫無進步?正路不走,只會提餿主意?

延伸閱讀:


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小型核電捨近求遠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小型核電捨近求遠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92343


近日因郭台銘建議在台灣各縣市普設小型模組式核電機組(SMR),引起各界熱烈討論。郭董雖立意良善,但在台灣鼓吹小型核電絕對是捨近求遠,緩不濟急。

一提到小型核電,很多人心目中就以為很「迷你」,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以目前唯一經美國核管會批准的小型核電 NuScale 為例,雖然每個模組只有7.7萬瓩,但建設單一模組單價実在太過昂貴,完全沒有市場競爭力,所以該廠商推動的最小核電廠也有4個模組(31萬瓩),主推6模組(46萬瓩)及12模組(92萬瓩)。

核一廠單機裝置容量為63萬瓩,4模組的「小型」核電規模接近核一廠機組裝置容量之半,絕對不是許多人心目中以為可以設在都會區或科學園區的「迷你」核電廠。在任何地方設小型核電廠的請照程序絕對與目前核電廠一模一樣,省不了任何一步。

2023年5月10日 星期三

短評:蔡英文為何擋疫苗?

 


今天報紙頭條新聞為郭台銘揭露蔡英文阻擋疫苗,我一年多前就指出蔡是為了護航「高端」阻擋郭董進口疫苗。

 疫苗、風電與軍武的國產化迷思

 https://www.storm.mg/article/4525734?mode=whole

2023年5月3日 星期三

豈有此理,民眾補貼企業購買綠電

 


本文發布於奔騰思潮:豈有此理,民眾補貼企業購買綠電

https://www.lepenseur.com.tw/article/1400


離岸風電經過「示範風場」及「潛力場址」兩階段後,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招標,得標廠商將於五月簽約。在投標時,許多廠商竟然零元投標。廠商大發慈悲,免費供電?到底是怎麼回事?

此次標案是由能源局招標,依正常程序,未來離岸風機發的電將以投標金額(依每度計)售予台電,台電再將其供應全國用戶。如果廠商零元投標,表示廠商將免費供電台電 ?想想即知其中一定有竅門。

不錯,竅門就是得標後不與台電簽約,而是與工業界用電大戶直接簽約賣綠電,當然此一合約每度電的價格就不是零元而是有利潤的賣電。個人於台積電與沃旭購電合約損及全民權益一文中有詳細解說。

2023年4月18日 星期二

由減碳談科學家與工程師文化

 

本文發布於聯合報:押寶新能源 換來供電跳票?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7104548?from=udn-catelistnews_ch2


今天報上李姓地質教授寫了一篇「發展地熱電廠,永續零碳不是夢」。該文鼓吹先進型地熱發電系統,文中預言台灣十年內可開發十GW(一千萬瓩,十部核能機組)的裝置容量,二十年共可開發三十GW的裝置容量,發電量接近2022年全台用電。不但可達成減碳目標,解決暖化危機,每年還可以可節省二兆台幣近口能源費用。個人讀畢是一身冷汗。

如果彈丸之地的台灣,二十年內都可以開發三十GW的地熱發電,聯合國IPCC 與國際能源總署還要推動什麼太陽能、風能、氫能、儲能與碳捕捉等諸多技術?單單地熱發電不就一舉解決全球供電與減碳難題?深層地熱並非什麼新開發的技術,但至今全球總裝置容量約二十MW0.02GW),並非各國寄以厚望的減碳技術。

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台電不應粉飾太平


本文發布於中國時報:台電不應粉飾太平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410004518-262110?chdtv


報載46日台電備轉容量率最低時只有6%,供電燈號應為黃燈(備轉容量在6%10%之間),不過當天台電網站上「今日供電資訊」燈號仍然顯示備轉容量高於10%的綠燈。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因很簡單,台電「今日供電資訊」燈號粉飾太平,顯示的根本不是當天最低備轉容量率,供電燈號顯示的是當天尖峰用電時刻的備轉容量率。

一般民眾印象中,每天最低備轉容量率不正是用電量尖峰時刻的備轉容量率嗎?不錯,35年前每天最低備轉容量率都是發生在下午23點每天尖峰用電時刻。但這兩年情況已完全改觀,現在每天最低備轉容量率並不是發生於每天尖峰用電時刻而是在傍晚67點左右,未來每天最低備轉容量率也必將發生在傍晚時刻。

2023年4月7日 星期五

台電是物價上漲消波塊?綠能產業好棒棒?


本文發布於風傳媒:台電是物價上漲消波塊?綠能產業好棒棒?

https://www.storm.mg/article/4770748


日前台電董事長應某財經名人邀請,上電視討論電價上漲及綠能產業等議題。本文針對曾董事長所謂台電是物價上漲消波塊及主持人強調台灣綠能產業蓬勃發展兩個議題簡短討論。

去年俄烏戰爭爆發,又逢全球疫情趨緩,經濟恢復,全球能源需求大增,導致國際能源價格大漲。雖然電價漲了8.4%,中油也轉嫁部分成本給下游廠商,但仍遠不足以扺消國際市場燃料價格的上漲。台電2022年虧損約2700億元,中油虧損超過2,000億元。經濟部曾說因二家公司的吸收成本,才將台灣的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控制在3%。曾董事長延用同一邏輯,聲稱台電中油是控制物價的功臣,是護國消波塊。

2023年4月1日 星期六

電費為何上漲? 蔡政府最不想讓你知道的事 (10分鐘視頻)

今天開始電價調漲11%,加上去年漲幅,電價已調漲近20%。蔡英文不是說電價不會大幅上漲嗎?電價漲20%就碰頂了嗎?差得遠,未來幾年還有得大漲。

電價為何大漲?蔡政府矢口否認是因為「非核家園」政策,其的如此嗎?請觀看以下10分鐘視頻,詳細解釋電價迷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