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再生能源 - 美國聰明、台灣糊塗


上月在台北參加一場一天半的國際能源會議:Next Generation Power in Asia經濟部鄧部長及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均親臨致辭,亞太也約有十個國家派代表出席,是一個頗具規模的國際會議。發表演講者台、美各半,美方代表中有來自國務院及能源部的官方代表,當然也有私人企業。所謂Next Generation Power(下世代電力) 說穿了就是再生能源,會議中重頭戲還是太陽能、風能及智慧電網。

會議一開始是“總論”,美台雙方官員都提出兩國發展再生能源的“願景”,下圖即為美國能源部官員指出美國未來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再生能源是妙方?-- 請教中國時報(4/4)


中時5/23~5/28一系列的能源專刋不斷圍繞著再生能源議題,本篇作一總檢視。

1. 再生能源刧貧濟富

時報一系列報導舉出了許多裝置太陽能光電板多少年就可回本的例子,但大家可能忽略了這可是政府花了大價錢“補貼”太陽能發電的結果目前台電電費售價每度約3元,但在太陽能近年來成本一再大幅下降之餘,今年太陽能(屋頂型)每度收購費用還高達6.7元。目前在屋頂上裝置3(3kW)的太陽能板約25萬元,在富裕家庭看來是小錢,但一般普羅大眾要一下子拿出25萬元可還頗感吃力即使裝置太陽能10年回本,後10年“淨賺”也是造福有閒錢裝太陽能板的富裕人士反而“補貼”的錢是每個納稅人及用電戶(不論貧富)都要負擔的,這豈不是刧貧濟富?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碳關稅與北極熊 - 請教中國時報(3/4)


5/255/28四天中國時報花了六大版針對能源議題的專題報導,重點在於鼓吹綠能,本布落格將在下篇討論但這四天報導中某些其他錯誤觀念集中於本文以簡答方式討論:

1. 碳關稅衝擊台灣

報上報導某學者指出碳定價是國際趨勢,今年年底COP21達成協議後,台灣經濟發展將受嚴重衝擊。

許多環保團保一再強調世界各國會實施碳關稅制度,台灣外貿會受嚴重衝擊這也是老掉牙的"恐嚇"猶憶2008年馬總統剛上任提出減碳目標時,當時環保署長受邀在國民黨中常會發表演講時就以全球"碳關稅"迫在眉睫作為推動減碳政策所最重要原因當時個人即指出實施碳關稅的可能性極低馬總統28年快卸任了,全球施行了"碳關稅"嗎﹖時間不是證明個人看法正確畏懼"碳關稅"而推出的減稅政策不正是基於錯估國際大勢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經濟成長與碳排“脫勾”?- 請教中國時報(2/4)


上月底中國時報花了四天共六大版討論能源議題,但問題多多如一一詳釋會佔太多篇幅,只好以簡答方式澄清。本篇先討論5/25日報導。

1.經濟成長與碳排脫勾

國外某些國家或地區經濟成長但碳排卻降低為環保團體津津樂道,認為台灣該向其學習這也是極大誤解。以英國而言,自1990年到2005年經濟持續成長但碳排減少15%。但細查後發現,英國碳排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服務業增加但製造業減少。15年間英國自中國等開發中國家進口大量工業產品,所以雖然碳排減少,但每人的“碳足跡”增加了19%這有如某人將院子垃圾丟到鄰居院子,回頭自詡自家院子很乾淨,鄰居院子很不“環保”,這叫豈有此理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必然限電 - 總統大選首要議題


上週四台電公布了104年電源開發方案,個人看了數據後真有“肝膽俱裂”之感但次日各大報也沒有太大危機感

有的報標題為“缺電風險2018年將攀高”,有的報標題為“台電:4年後限電風險大增”,民眾讀起來“有感”嗎?談了半天還是“風險”,有什麼大不了?風險是表示有可能“發生”,但也有可能“不發生”。

台電新聞稿中附了一張圖: 圖中顯示的是未來十年台灣的備用容量率,大家有沒有注意到20232024兩年備用容量是“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