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台灣成立了一個新的協會:“碳捕捉與利用協會”,台電、中油、中鋼、台泥等均為團體會員,台大機械系馬小康教授擔任理事長。大多數人對這個名詞十分陌生,這名詞原文為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Utilization (CCSU)。目前全球各大國都投入極大資源研究CCSU技術的主因在於減碳。CCSU的主要目的在於將火力電廠或其他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CO2的工廠(如鋼鐵廠、水泥廠等),將其排放的CO2在釋入大氣前予以“捕捉”再予以“封存”或“利用”。
依目前流行理論,今日“全球暖化”主要是因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產生的CO2所造成。人類使用化石燃料又可分為兩大區塊;電力及交通。
電力碳排主要來自火力電廠(燃煤、燃油及燃氣),但全球今日電力來源近70%仍來自火力發電。電力減碳只有兩種方式:1.以無碳能源發電 2.以CCS技術將火力發電之碳排捕捉並予以封存。無碳能源又分為兩類: 一類為再生能源(水力、太陽能、風力);一類為核能發電,目前全球再生能源總發電量(主要為水電)略大於核電。
說穿了,全球電力減碳只有三張王牌: 1. 再生能源2. 核能3. CCS。大多數人對再生能源及核能耳熟能詳,個人近日參加並曾共同主持的全國能源會議分區會議中,發現參加者的發言多集中於此兩項,很少人討論佔全國發電70%的火力發電。
但若仔細檢視再生能源及核能在台灣的前景,將發現這兩張王牌並不能解決台灣的碳排問題。自生能源在地廣人稀的國家或可大力推廣,但在地狹人稠的台灣貢獻有其限制。依能源會議簡報資料,即使政府不計成本大力推動,到2030年再生能源(水力、太陽能、風力)最多只佔全國發電量的10%。核能就更不用說了,在今日反核氛圍下,如果現有核能電廠能順利延役,核四廠順利商轉就謝天謝地了。但即使到2030四座核電都全力運轉,其總發電量也只佔全國電力的20%,所以即使在最樂觀的條件下,2030年火力發電仍將佔全國發電的70%以上,若廢核則將佔90%以上。
火力發電要減碳也有兩種手段,一是以碳排較少的燃氣電廠取代燃煤電廠,政府目前的“燃氣最大化”政策即是走這條路,另一則為在燃煤及燃氣廠加裝CCS設備。
CCS在全球並未大規模採用的主因在於價格昂貴,將會增加發電成本。但以CCS減碳的成本每噸美金60元,以氣代碳減碳成本約每噸美金170元,以台灣而言以CCS減碳成本遠低於以氣代煤的成本。當然今日CCS技術仍有發展空間,希望未來以CCS減碳價格會再下降,全球目前也有一CCR政策(CCS Ready),即為在規劃火力電廠時預留未來加裝CCS設備的空間。以我國而言CCR顯然是減碳政策不可忽略的一環,今日台灣正式成立碳捕捉與利用協會是往此一大方向邁向一大步,是以為賀。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