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寫電力以外的文章,但這兩周連續讀到國內外有關台灣石化業(1/28/2013聯合報)和南韓煉油業的報導(1/24/2013華爾街日報),實在感概萬千,不吐不快。
聯合報於1/28日全版報導高雄後勁五輕2015年停工關廠議題。
五輕生產的石化原料提供國內上百家中下游石化業者所需,如果五輕停工關廠,牽動的除了近千億產值外,還有上下游上萬員工及數萬家人的生計。
五輕淪於遷廠跳票的最主要原因是在於兩年前國光石化叫停。國光石化原可取代五輕的供料,但如在“能源與氣候的迷思”書中所指出,國光石化叫停的很大原因在於政府“氣候變遷”的迷思。
反觀韓國,2012年全球不景氣,原佔韓國出口前兩名的造船業及半導體業與2011年相較均不理想,造船業跌了29%,手機外銷也慘跌17%。但南韓全年外銷金額並無太大變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韓國煉油業過去數年突飛猛進,去年石油產品外銷已成韓國外銷第一名,與兩年前相較,成長了近80%。世界前十大煉油廠有三座在南韓。
南韓與台灣相同,能源全靠進口,但南韓進口原油煉製成汽油、柴油、航空汽油等燃料出口。與其他燃料出口國相較,韓國煉油設備先進,產品可滿足對環保要求嚴格的歐盟及加州市場。地理上又靠近中國,也搭上中國進口大量燃料的便車。
韓國煉油產業在全球名列第六,是韓國政府近20年來強力主導下的成果。韓國政府施政以經濟發展為主軸,環保只是考慮因素之一,後者不會主導政策。
反觀台灣,不論是國光石化,五輕遷廠,核電除役,核四爭議,無一不是環保凌駕專業的後果。政府施政完全被環保團體所綁架。
大家只知道南韓三星集團將我國兩兆產業的半導體及面板業打得喘不過氣,但事實上我國在各方面與韓國相較是全面潰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