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人員素質/反科技歷史

本篇為25年前(1988)舊作,仍有參考價值,詳延伸閱讀。

我國核能電廠運轉人員的素質如何?

我們知道,核電廠的安全是和運轉人員的素質有密切關係,其中包括學歷、訓練及經驗等涵。在這方面,我國運轉人員素質可與美國相比較,以為明。

據資料顯示,美國核電廠的電廠班工程師,班主任等高級運轉人員,迄今仍有許多僅由高中畢業學歷者擔任*。而我國類似職位的甄選對象,不僅均為大專畢業的工程師,並需具備多年的電廠運轉經驗。同時,錄取後還需施以完整的核能教育與運轉訓練方能任職。為配合加強訓練之要求,我國核電廠班人員採六班制,以便工作與訓練得交替進行,所以每位運轉人員每年都必需接受長時期再訓練。


為了確保電廠運轉安全的品質,我國在每個核能電廠均設有模擬中心(模擬器與電廠控制室主盤面完全相同),以作為運轉人員對突發狀況的模擬操作訓練之用。而這些耗費甚鉅的模擬中心,却是外國一般電力公司所捨不得投資的。此外,為了確保運轉人員的操作水準,運轉執照除需通過嚴格測試才予頒發外,並規定有效期間僅有兩年,期滿須再提出身心健康證明及從事運轉工作之適任工作證明或再訓練測驗合格證明向原能會申請重新核發。

總之,為了確保核能電廠的安全,一切安全上的投資與人力訓練都是必需而且是得的。

*三浬島事件後,美國核管會鑑於運轉人員素質普遍低落,乃規定核電廠控制室必須增設值班技術顧問,條件之一即為大學畢業。但彼等迄今仍常受運轉人員工會的抵制。








反科技的歷史會在我國重演嗎?

科技,亦即「科學」與「技術」,是中外文明的累積,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者,不但可以分享它的,更可登堂入室,求精求進。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者,亦可經由對科技的信賴與判斷,而引為生活上的方便與享受。至於不知其然,甚且誤知其所以然者,則只有自陷於無名的恐懼而生心理上與情緒上的反對。類似核能電廠這類高科技的新物,在其問世之初所遭遇或多或少的反對,在人類歷史上,可謂比比皆是。茲舉中外一二例證以為明鑒。

1865年清朝末季,當我國第一條鐵路在北京宣武門外興建時,即遭無知官民反對,認為破壞風水驚擾龍脈,而終由步軍統領衛門勒令拆除。10年後,英商第二次在上海泊試築鐵路,也因輾斃一名士兵,導致群情反對,而自官府再予拆除。讀史至此,每令人掩卷長嘆。

百年前在美國,西屋與愛迪生二人亦曾為輸電方式究竟採用直流或交流而起爭辯。西屋所提倡之交流電方式(即我們目前每個家庭使用者〉因為具有可能觸電致死的危險性,而遭受輿論猛烈圍剿。但西屋鍥而不捨,極力明交流電的優越性,終於取得社會大眾的理解與支持,而開創了人類文明的新頁。

由此可見, 科技是必須經由理性的了解,坦誠的溝通來做為論斷的基礎,因為科技是不會因為有人反對它而絲毫貶損了它留有的價,反倒是因為盲目的反對而折損了自己享受文明的腳步。綜觀人類歷史,任何新科技的降臨往往帶來相當程度的疑惑、不安與驚嚇,唯賴有識之士,能堅持信念,不計毀譽,爭取理解與支持,使科技在去弊興利的運用下,發揮它富國利民的功能與貢獻!新科技如此,核能發電亦當如是觀!



美國學術界在車諾堡事件後,仍聯名上書國會支持核能發電,本聯署文件中有八人為諾貝爾獎得主。






延伸閱讀

核能發電---理性的探討 (一本未過時的小書)

2 則留言:

  1.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30326/181964.htm 這段影片已在網路上瘋傳
    照理說原能會監督台電理應相當專業嚴肅,沒想到宣導核災防護的代表嬉皮笑臉一問三不知,不僅當場洋相出盡,透過網路使政府威信盡失,反成負面宣傳,對如今嚴峻的核能環境無疑火上焦油.....

    回覆刪除
  2. 有關「臉書上的分享~ 阿嬤問原能會」澄清說明 -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全球資訊網

    http://www.aec.gov.tw/newsdetail/headline/2880.html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