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落格針對彭明輝教授「有核不可」一書,發表了多篇評論駁斥書中重大錯誤。其重點集於嚴正駁斥彭明輝教授“有核不可”一書重大錯誤,讀者可直接閱讀一窺全貌。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上週友人提醒個人前數篇所使用麥肯錫報告相關數據乃國科會2011年報告,彭教授使用數據為國科會2012年報告,並慨然借閱2012年報告。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上週友人提醒個人前數篇所使用麥肯錫報告相關數據乃國科會2011年報告,彭教授使用數據為國科會2012年報告,並慨然借閱2012年報告。
本人詳閱2012年報告,發現2011年報告中認為2025年台灣減碳潛力為1.68億噸,在2012年報告中降為1.44億噸,許多減碳措施的減碳量及單位成本亦有所修正,但大體而言兩本報告結論類似。
本人詳閱2012年報告後,可以肯定聲明個人前數篇文章除數字可能要小幅修正外,立論完全不因國科會兩年不同報告而有所改變。甚至近一步發現彭教授有意忽略國科會對引用該報告應注意之處,分別說明如下:
12/17有核不可?(2) - 減碳單價300美元一文最重要的數字就是“300美元”,麥肯錫兩本報告均以“每公噸300美元”作為溫室氣體減量成本曲線之計算基礎,12/17文章討論完全不必更改。
但十分重要的是國科會第二年報告中之溫室氣體減量曲線都標示了一個數字“43.36美元”詳下圖:
本部落格12/17有核不可?(2)一文中強烈質疑為何選用極不合理的300美元作為減碳計算基礎。今赫然發現2012年報告中除以300美元作為減碳計算基礎外,又以43.36美元(31歐元)作為另一減碳計算基礎。在2025年若以300美元為基礎,減碳潛力為1.44億噸,但若以43.36美金為計算基礎,減碳潛力立即降為0.98億噸。彭教授全書以1.44億噸為立論基礎,基本上是認可300美元此一數字,較能源界公認較為合理的30美元高了10倍。基本原因可能在於彭教授根本不了解300美元代表了什麼意涵。
本部落格12/20有核不可(3) - 減碳又省錢一文,重點在於指出麥肯錫曲線中負成本部分未必能實現,不應毫無辨別能力的照單全收。該文除數字可依2012年略作修正外,立論完全不必修改,事實上,國科會2012年報告針對此點也一再提出警告,擔心讀者誤用該報告。
國科會指出“減量成本曲線只是減量技術的供給曲線,不是減量所需的需求曲線,……..再強調一次,減量成本曲線的結果本身不能保證這些潛力的實現。”
國科會報告指出“一般而言,私人觀點的成本會大於社會觀點的成本。因此有些就社會觀點而言是負的成本,就私人觀點而言可能是正的。”
國科會也指出“傳統技術的替代品沒有服務失誤的風險,或者其失誤風險與傳統技術相同。可是,由於適用經驗短淺,新技術通常有較高的失敗風險。若節能還本獲利的時間長,還會產生較高的投資風險,而提高減量技術的預期成本。”
國科會更指出“由於採用減量技術的真正經濟成本不限於技術成本,還包括風險成本、訊息成本,新技術通常有較高的預期經濟成本。因此,即使私人觀點的減量技術成本是負的,市場投資人也可能不採用這些減量措施。”
國科會顯然十分擔心該份報告被不當引用,國科會不厭其煩在報告中一再提出警告,不幸的是彭教授竟然完全忽略國科會的警告,全面引用該報告中一些不切實際的數字作為其書立論基礎,誤導讀者。
本部落格12/26有核不可?(4)-減碳目標可達成?一文中,有一重點數字為CCS減碳成本,該文引用2011年報告以70美元為單位減碳成本。2012年報告中,CCS成本有兩個數字:新建燃煤電廠裝置成本為88美元,在現有燃煤電廠中改建成本為112美元,較2012年所用數字70美元還高,表示到2025年CCS實不可行。
國科會2012年報告中指出“且2020年至2025年間,平均每年需增加0.5GW的CCS燃煤電廠才能達到我國減碳目標,本研究以此當作新建CCS燃煤電廠未來減量情境假設依據。”這段話表示麥肯錫減碳曲線中CCS的減碳量數字完全是一種“一廂情願”的假設,並非基於“市場需求”,與本人文章立論不謀而合。
詳細閱讀國科會2012年報告後,發現國科會立論極為小心,與彭教授天馬行空的將不切實際的數字大膽全面引用態度完全不同。
有核不可書中的減碳立論經以上分析,更是完全不攻自破。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