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

彭明輝“有核不可?”(1) - 麥肯錫報告

本部落格針對彭明輝教授「有核不可」一書,發表了多篇評論駁斥書中重大錯誤。其重點集於嚴正駁斥彭明輝教授“有核不可”一書重大錯誤,讀者可直接閱讀一窺全貌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最近拜讀了彭明輝教授的“有核不可”大作,該書表面上看來引經據典,但內容實在問題多多。該書第一章為總論,二、三章討論核災、核廢、保健物理相關議題,這一部分自有核工專家糾錯。第四章討論的是缺電、減碳、電價、效率相關議題,這一部分個人略有涉獵,僅提出一些淺見。

先討論麥肯鍚報告,第四章有很大部分的論述是基於該報告,如Q21:核電是降低能源最佳方式?Q22:只靠節能而不用核電,能達成向國際承諾的減碳目標嗎?及Q26:不用核電,可以達成向國際承諾的減碳目標嗎?(Q22Q26題意重複),這三題論述都大量引用該報告。

但麥肯錫報告能照單全收嗎??


麥肯錫在2011年著手該報告時,個人也多次被咨詢,第一次在本人辦公室進行2小時的訪談,第二次徵詢本人對其初稿(電力部分)意見,第三次在麥肯錫辦公室(位於101大樓)與該公司由歐來台之數位專家開會討論。老實說本人對麥肯錫報告一開始就不甚恭維,提出許多意見。個人十分擔心該報告會造成大眾誤解,沒想到彭教授就是為其所誤導人士之一。

國科會當初委託麥肯錫進行研究,不是為了核能而是為了“節能減碳”。“節能減碳”是全球顯學,身為全球顧問業巨擘的麥肯錫在此全球重大議題上當然是共襄盛舉,不會缺席。麥肯錫所發表的的“全球溫室氣體減量成本曲線”成了各國制定減碳政策的重要工具。國科會委託其進行的研究是希望將該曲線“台灣化”,希望以台灣數據輔以該工具協助台灣政府規劃減碳政策。

但與全球許多著名機構相同,“節能減碳”風頭實太盛,無人敢纓其鋒。大家都“儘量配合”,提出各種減碳手段來“救地球”。但因為求好心切,許多評估都失之“太過樂觀“。

下圖是彭教授在書中一再引用的“麥肯錫2025年台灣減量成本曲線”。





該圖需要解釋一下,該圖表示了30餘種減碳方式,橫座標表示每種減碳方式可減碳的數量,寬度越大表示減碳能力越大。縱座標表示每種減碳方式的單位成本,在橫座標以下的減碳成本為負,表示採用該種手段減碳不但不花錢,長遠看來甚至還省錢,負值越大表示越省錢。請注意核能延役及核四商轉都屬於成本為負但減碳數量巨大的減碳方式。在橫座標以上的減碳方式成本為正,比方太陽能發電,離岸風力都是成本很高的減碳方式,火力電廠的碳捕捉與封存(CCS)也是高成本的減碳方式。在該圖越往右的減碳手段,單位減碳成本越高。

麥肯錫的溫室氣體減量成本曲線是不錯的減碳表現方式,但在運用時要分外小心,否則就會落入本人所提“太過樂觀”的陷阱。

3 則留言:

  1. 彭教授的書 問題可多了 多到我們得寫系列文批他

    這是我狠狠酸他的第一篇,請您笑納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E5%BC%B5%E4%B8%AD%E4%B8%80/%E5%A2%9C%E8%90%BD%E5%87%A1%E9%96%93%E7%9A%84%E5%BD%AD%E4%BB%99/10151816718792828

    回覆刪除
  2. 報告陳董事長,我弄了一份中性的勘誤表,沒那麼酸。但完全凸顯彭這本書的荒謬
    ------------
    好 明天要散發的彭仙勘誤表 如下,請各位用力揪錯。免得我被打臉
    ------
    Errata of Peng
    P.125 – 130
    錯誤:Q18:誰還在蓋新的核電廠?…至於先進國家幾乎都沒有任何增加核電廠的消息
    事實:英國,EDF Energy將興建兩個新的核反應器在Hinkley Point C,美國在2015-2018年間也有多個機組即將開始發電。美國OBAMA總統,並宣告將使核能發電做為美國能源獨立重要的一環。
    http://www.nei.org/Knowledge-Center/Nuclear-Statistics/World-Statistics/Nuclear-Units-Under-Construction-Worldwide
    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3/06/25/remarks-president-climate-change

    P.98
    錯誤:正常人每年吸收的背景輻射約1 至10 微西弗(μSv,人體曝露於輻射的劑量單位),一輩子約被照射100 至700 微西弗。
    事實:全球平均每年接受的背景輻射量是2.8mSv,是作者宣稱的1~10μSv的280~2800倍,作者所說的每人一生累積的量的4倍。
    http://www.nrc.gov/reading-rm/basic-ref/glossary/background-radiation.html

    P.98
    錯誤:在災區就累積了10 至500 微西弗不等的劑量
    事實:單位弄錯了是毫西弗,差了1000倍。

    P.98-99
    錯誤:,而輻射量超過555 kBq/m2 (每平方公里含有1000 貝克放射性核)
    事實:單位弄錯了是公里應為公尺。

    P.99
    錯誤:在1986 至2005 年的19 年間,污染區內的居民共被曝曬了10 至30 微西弗,而較嚴重汙染區,居民則累積了大約50 微西弗或更高的劑量,有些人體內甚至有高達數百微西弗。
    事實:首先單位弄錯了,微應為毫差了一千倍。另根據同一作者的另一篇論文與世界核能組織的數據,數字也全錯。所謂10至30微西弗,事實上平均是9mSv;所謂50微西弗或更高,但事實上平均是31mSv。唯一跟50有關的則是當地沒有核災前的背景輻射量。總共累積的輻射量也僅略高於天然背景輻射。

    P.99
    誤導:當地居民在災後的小時內被撤離,但是他們的甲狀腺已經吸收了介於0.07 戈雷( Gy )到2.0 戈雷的劑量,其中嬰兒的吸收量遠高於成人。
    事實:沒有講所引用論文最重要的結論:「the resulting long-term radiation doses were relatively low and should not lead to substantial health effect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tha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radiation」。這些輻射長期來說不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影響。

    P.99
    錯誤:1戈雷等於0.8 西弗(Sv),也就是80萬微西弗,這個數值比正常人一輩子被照射最高劑量700微西弗的一千倍還要高!
    事實:1Gy直接換算成0.8Sv的方法不完全正確(甲狀腺劑量需要換算才能變成全身劑量,而且1Gy並不直接等於0.8Sv,要看器官與輻射種類。)。一輩子最高劑量也錯,假定接受的是全球平均背景輻射劑量2.8mSv/年,活70歲是0.196Sv。實際上正常人真正接受背景輻射的比彭所說的值高出了280倍。

    P.101
    誤導:每多吸收1戈雷的輻射劑量,就增加3.22 倍的致癌機率,其中男性和女性的額外致癌風險,分別是6.54倍與2.24倍
    事實:這裡講的增加3.22 倍的致癌機率事實上是3.22 倍的(甲狀腺癌)致癌機率。而就算沒有車諾比核災,天然的甲狀腺癌的基線風險是萬分之75,也就是說增加3.22倍是2.42%。而一般人沒有任何原因就得癌症的機率是多少?20%!這還是假定一個人不抽煙、不喝酒、不嚼檳榔、、不吃黃豆再製品、不住在北京跟上海或中臺灣喔。也就是說增加3.22倍產生的風險跟原始風險相比幾乎微不足道。更重要的是,這篇論文指出甲狀腺癌主要出現在18歲以下,對當時已經成年的人來說幾乎看不到影響。

    P.102
    誤導:根據這110個病例的地理分布推估,最嚴重污染區每千名中有10.2人致癌(1.02%),次嚴重區每千名中有3.5人致癌(0.35%),最輕微區每千名中有1.3 人致癌(0.13%)
    事實:這表示車諾比的輻射污染最嚴重地區讓當地民眾得癌的風險從20%增加到21.02%。如果加上生命中其他風險,這增加的危害並沒有彭想描述的這麼嚇人。

    P.103
    錯誤:甲狀腺每吸收100微戈雷,額外致癌風險的機率是38%
    事實:微戈雷應為毫戈雷,差了1000倍。

    P.103
    錯誤:用35 微戈雷(mGy)
    事實:微戈雷應為毫戈雷,差了1000倍。

    P.150-152
    錯誤:電力需求管理…時間電價...
    事實:彭引用的是許志義教授的論文,但卻沒提許教授說「台電現行時間電價尖離峰比值較低,建議應參考先進國家做法,增加基載發電機組並逐步拉大尖離峰費率差距」。什麼是基載發電機組?就是核能與燃煤啊。
    陳立誠董事長在臺灣能源部落格五月二十一號的文章中指出,臺灣由於基載電力嚴重不足,臺灣由於基載電力嚴重不足,不管離峰與尖峰都需要動到昂貴的燃氣電廠。不管怎麼推動離尖峰拉平,都無法改善因為基載電力不足造成的賠錢命運。因此台灣已經失去了推動離尖峰拉平的意義。且以彭引來做為例子的加州為例,以2012年8月13號的資料,最高:46,846MW ; 最低約:26,000MW ;高低相差:20,846MW。離尖峰並沒有拉平。

    P.153
    錯誤:美國經驗中,加州的成效最是可觀,1973 至2008 年這25 年間,全美的電力需求平均成長約56%,但加州幾乎零成長,而且同期間,加州經濟成長將近一倍,並未因為節能而犧牲經濟。
    事實:事實上是人均用電量零成長,但總用電量還是不斷成長。

    回覆刪除
  3. 差點忘了 彭教授連加減乘除都出了問題,剛剛最後一個其實應補充如下

    P.153
    錯誤:美國經驗中,加州的成效最是可觀,1973 至2008 年這25 年間,全美的電力需求平均成長約56%,但加州幾乎零成長,而且同期間,加州經濟成長將近一倍,並未因為節能而犧牲經濟。
    事實:首先1973-2008是35年不是25年,且事實上是人均用電量零成長,但總用電量還是不斷成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