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1期商週有一篇反核四的“劇本全破解”一文,其中錯誤用“慘不忍睹”四字形容絕不為過。該文基調在於指責台電“說謊”,恫嚇社會大眾不建核四的衝擊都沒實現。本部落格針對反核人士一再聲稱的核四對電價影響不大曾引用嚴謹數據嚴正駁斥詳“不建核四不涨電價??歷史回顧”。
由該文可明顯看出多年來因反核團體造成我國核電佔比年年降低的後果是發電成本每年暴漲1,000億元。個人在政府宣布核四封存後也為文指出核四封存代價為每年500億元,詳“核四封存成本每年500億元”。
以下將針對該文的其他許多重大錯誤一一指正。
1. 商週指出台電聲稱“如果核四不商轉,核一、二、三如期除役,如果全部用天然氣取代,電價應該為漲到四成以上”。台電說法完全正確,但商週畫蛇添足自作聰明的說“漲電價”的原因不只以價格較高的天然氣取代,“還要幫台電吸收核四停工而產生的賠償損失和蓋廠利息攤提”這段話就大有問題。台電原說法是正確的,單單以天然氣取代核能電價就要漲四成,核四停工的損失完全要另計,並不含在電價漲四成之內,商週說法極易誤導。
2. 商週指出因廢核,每戶電費每年要增加4,000元,顯然商週以為這就是廢核的全部代價,商週差矣!因為民生用電只佔全國用電的20%,另外商業用電20%,工業用電60%,真要均攤到全國家庭,每戶增加的負擔是每年20,000元,其中4,000元是家庭電費增加,另外4,000元是商家(如7-11、電影院、餐飲業等)成本增加造成物價上漲而轉嫁到每個家庭。另外12,000元更為可怕,因工業用電成本將增加1,000憶元,這一部份倒不見得會直接轉嫁到每個家庭,但工業用電暴漲1,000憶元的後果是將導致大量工廠倒閉或外移,造成數十萬人失業,不見得每家人都會失業,但失業家庭又不是每年電費漲4,000元,物價漲4,000元的衝擊而是失去家庭收入的更大問題。
3. 商週說核四建廠費用從2000年第一次停工的480億元,暴漲5倍追加到2800億元。個人不知商週是真不懂還是有意誤導。同期商週另外一篇文章提到核四預算原先核定為1,697億,漲到2,800億,此一陳述是正確的。為何本文會說480億?真實原因是在2000年核四剛開工兩年,工程進度約25%,當然只花了480億,但當時建廠預算即近1,700億,何謂增加五倍?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其實增加成本中最大的就是因建廠延宕所增加的利息支出(每年近百億),而建廠延宕的主要原因就是2000年民進黨政府“核四停工”政策所導致。
4. 商週引用綠盟說法“從2000年到現在,一樣都沒核四,台灣也只限電一次,原因出在台電高估了用電需求”,又是外行人冒充專家大說外行話。這14年來雖然核四未商轉,但台灣共有21部火力機組完工,總裝置容量為1176萬瓩,遠大於核四的270萬瓩。其中燃煤機組6部,燃氣機組15部。因核四遭民進黨政府於2000年叫停造成的工期嚴重落後,台電又有保障供電的責任,不得不大量增建工期較短但價格昂貴的燃氣電廠來應付用電成長。但很不幸的因為核四延宕而由燃氣機組取代而造成電價上漲。但台電十餘年來努力建設新電廠保障供電今日竟成了反核士作為核四對供電安全無足輕重的“證據”,暴露其對電力發展一竅不通。
5. 商週引用台大徐光蓉教授的意見,認為目前建設中的新電廠裝置容量超過全部核能裝置容量,所以廢核”保證十年不缺電”。徐教授的論點發表於2014年1月份385期的科技報導,本人於2014年5月份389期科技報導予以全面駁斥,讀者可參閱“也談〈能源:過去、現在與未來〉---請教徐光蓉教授”。
商週本文標題為“核四劇本全破解”,經個人逐項分析後,其結果是“商週誤導全破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