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針對236期遠見雜誌(2014年6月)有關“自己用電自己發”的文章提出其不可行的評論。該篇文章只是遠見雜誌該期一系列有關再生能源文章的一篇,其總標題為“再生能源是個好選項?”個人很納悶,標題為什麼要用問號?遠見是不是有些投機取巧?是否遠見自己對再生能源是否為一個好選項也搞不清楚?但若細讀該期遠見,其實遠見對再生能源是充滿期盼的。
除太陽能外,風力發電是該期重點報導項目。依遠見報導: 台灣海峽風速高,國際評比全球十大最佳離岸風場,台灣就佔了九個,國科會離岸風場計劃主持人表示台灣海峽離岸風力裝置容量可達60GW到80GW,約25核電廠裝置容量。
全球十大最佳離岸風場台灣就佔了九個是頗為往臉上貼金的說法。以世界之大,台灣真能十佔其九?世界離岸風速最大之處在北歐外海,南美南端,澳洲外海,美加東北,台灣風速遠遜這些地區,這都是有科學數據可查證的。
目前台灣政府對離岸風力的規劃是在2020年完成60萬瓩(120架風機),在2030年共完成300萬瓩(600架風機),300萬瓩就是3GW。遠見本期報導上緯公司在竹南要設置36架海上風機都遇到漁民反對而困難重重。這也不足為奇,台灣不但陸地上人口密度高,沿海漁民人數也不少。設置海上風機較易影響漁權及漁民生計,與國外相較,當然較不易設置海上風機。
政府規劃在15年左右(到2030年)要設置600架海上風機也是極具雄心。海上風機高約200米,為自由神像高度(100米)的兩倍。在台灣近海設置600個高度為自由神像兩倍的海上風車是否真能順利進行,很值得觀察。但就算政府規劃達成,到2030年海上裝置3GW的風機,但因風力發電容量因數只有30%左右,每年發電度數不到90億度,低於核四一部機的發電度數(約100億度)。
政府“封存”已建好的核四廠,另花3000億裝置遙不可及的離岸風力(發電度數不到核四兩部機一半),不是愚不可及嗎?2030年要建成600架海上風機(3GW)已是艱巨無比的任務,國科會所謂60GW到80GW不是天方夜譚嗎?花六兆在台海興建超過10000個自由神像?花同樣的錢,不知可蓋多少燃煤及核電機組提供全民廉價電力。
我發現你真的很愛台灣,在燃燒自己的精力,對抗如海浪般、無盡的、嘩眾取寵的媒體。
回覆刪除相較之下,我還真平凡,我選擇默默的落井下石(放空台股)…
但願有一天,我物質生活滿足到不再為物質煩惱時也能向你一樣,為這塊土地付出些什麼。
辛苦了。
多謝鼓勵。只是盡能源專業工作者的責任而已。
刪除風力發電不是比風速,颱風來襲時,基本上是不發電的,考慮的是「最佳」
回覆刪除不錯。風速達每秒30米風機即要停止運轉。但全球最佳離岸風場臺灣十佔其九的說法也並未有嚴格科學認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