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電力結構如此失衡,有很大的原因在於環保界的 “反核、反煤”立場,並影響政府採取激進的減碳政策。環保團體的反核是老故事了,但我國發電只有核能、燃煤、燃氣三途,即使反核,如未強力 “反煤”,我國電力結構也不會扭曲到今日的地步。
十分不幸,“反核”之外,”對抗氣候暖化”是環保界另一個”神主牌”。在 “抗暖”這神主牌下,燃煤電廠自然成為了環保界的 “眼中釘”。台電十分了解我國電力結構的失衡,在有“非核家園”的法律限制之下,只有走加建燃煤電廠一途以糾正我國的電力結構。
8年前(2004年)台電的電源開發計畫雄心勃勃的推出彰工、林口、深澳三個燃煤電廠計畫,每個廠址各設有兩部80萬瓩的超臨界燃煤機組。如果這三大計畫順利推動,對改善我國電力結構有極大的幫助。但十分不幸的,這三大計劃6部機組在今日無一完工商轉。
這三大計劃的無法順利推動雖各有原因,但與環保界都脫不了關係。
彰工計劃命運最為”悲慘”,2004年底環保署小組審查已建議通過,但非常不幸的在2005年初環保署大會上竟未通過,中間又經各種變化,直到8年後的今日仍是在環保署”審查中”。
彰工計劃命運最為”悲慘”,2004年底環保署小組審查已建議通過,但非常不幸的在2005年初環保署大會上竟未通過,中間又經各種變化,直到8年後的今日仍是在環保署”審查中”。
林口、深澳雖在環評通過,但之後命運也各有不同。
林口電廠位於台北縣,因地方首長是環保健將,推動環保立縣,似乎對燃煤電廠很有意見。燃煤電廠在其管轄之下,自無好日子可過。建廠所需之同意函/證照申請的核准過程矌日費時,直到2010年五都選舉後,才全力趕工,耽誤了近3年時光 。
深澳電廠一樣命運多舛。該廠受阻原因在於環保團體因景觀/環保原因反對在該地建“卸煤碼頭”,各級民代見這是彰顯”環保”的好題目,也加入戰局,今日該計畫仍是遙遙無期。
80萬瓩的燃煤機組,以85%的容量因素運轉,每年可發60億度的電,如以氣代煤,每度發電成本差價為1.71元,每年一部機的發電價差就昰100億元。2011年燃氣機組共發電621億度,這6部燃煤機組每年共可發電360億度,每年省下600億元絕非難事。這三座電廠6部機都因不同原因受環保力量的阻撓而無法順利推動,環保界及政府的減碳政策對今日電價飊漲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