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4日 星期五

華爾街日報立論沒問題


今日蘋果論壇有一篇淡江大學戰略與科技中心林欣蓉所寫“華爾街日報立論有問題”的文章其實本身很有問題,華爾街日報的立論是正確的。

該文對能源議題的誤解可分以下五項簡單討論:

1. 油價今年大跌為何華爾街日報數據與去年相同。這論點的錯誤在於忽視了長期油價漲跌很難預測,電廠一建就要運轉四十年,油價短期下跌,何人可保證未來四十年油價均將保持低迷?核電主要成本在於建廠費用折舊,核燃料價格佔比極小,以長期而言,核電較燃氣發電有絕大的成本優勢



2. 文中美國能源部價格為美國價格。美國頁岩氣由產地到電廠是管線運輸,台灣進口天然氣要先液化(攝氏零下160),再以特殊船隻運送到台灣再氣化。台灣天然氣價格為美國四倍,何能將美國燃氣發電價格直接引用?

3. 國外風力發電便宜是因為是陸域發電。台灣地狹人稠,未來風力發電主力均為離岸發電,其成本較陸域發電高一倍以上,與國外不能比。

4. 民進黨智庫指出,台灣再生能源在2025年可提供20%電力需求,約3000億度電也是笑話。台灣目前電力系統每年發電2100億度。所謂20%即有3000億度,為極明顯錯誤。依民進黨新能源政策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十年內建造太陽能、風力之成本超過1.5兆。而核能廠均已建成,無建造成本。此還不計土地成本,輸配電成本及新增備用容量成本。民進黨新能源計畫以再生能源取代核能將使全國陷入經濟黑洞。

5. 阿拉伯國家正全力發展核能發電。韓國在數年前擊敗歐美大公司,在阿拉伯聯合國大公國得標新建四部核能機組,造成全球電力界震動一事,大家應記憶猶新。

華爾街日報對台灣核能政策的錯誤了解十分深刻,民進黨實應感到羞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