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全球暖化為何停滯? 海洋吸熱機制


台灣社會頗為後知後覺,總是慢半拍,常常世界形勢已經改變了,但台灣社會仍渾然不覺。全球暖化議題就是一個絕佳例證。如果只看台灣媒體,大家都會有個錯覺,以為全球溫度年年昇高,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所以台灣應“效法”歐洲,大力推動“節能減碳”政策。

但近年來全球溫度昇高多少?暖化越來越嚴重了嗎?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圖11992201220年間的全球溫昇。


2015年2月16日 星期一

京都議定書生效十週年---造成台灣每年一千億元的傷害



京都議定書於2005216日生效,到今天正好十週年,京都議定書對台灣造成了很大的傷害。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台灣又不是京都議定書簽約國怎麼會受到京都議定書的傷害?且聽端詳:

京都議定書於1997年在COP3 (Conference of Parties)於京都舉行第三次大會時所通過但京都議定書生效有兩個條件;第一、必須有55個簽約國通過各國內認可簽署,第二、附件一簽署國家之總排放量要大於全體附件一國家總碳排的55%。因為美國國會反對簽署而美國碳排又最多,所以第二個條件很難達成在歐盟利誘之下,俄國終於在20041116日簽署,依規定京都議定書於90天後的2005216日正式生效。

大家可能不知道2005216日是一個對台灣影響重大的日子台灣基載電廠不足在十年前就十分明顯,台電在十年前雄心勃勃的規劃在彰工、林口、深澳,各推出280萬瓩燃煤機組計劃,共480萬瓩超超臨界燃煤機組,其規模遠大於核四兩部機(270萬瓩)之裝置容量。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能源會議後記(5) - 減碳與能源政策


本次能源會議之議事規劃也頗為特殊,針對“需求有效節流”、“供給穩定開源”及“環境永續減碳”三項核心議題,主管部會均預先準備了一系列的總結意見,若某一意見無人反對則列為“共同意見”,提供相關部會執行並列管若該意見無共識則列為“其他意見”提供相關部門參考每位代表在第一天下午分組討論中及次日全體大會中均可提案修正總結意見也可提出新增意見若全體代表對修正或新增意見有共識則列為“共同意見”,無共識則列為“其他意見”個人在會議中也提出不少修正意見及新增意見最重要的是針對“環境低碳永續”提出新增意見。

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能源會議後記(4) –非核家園,北部供電缺口50%


一般討論廢核後電力吃緊多由全國電力供需角度討論。但台灣電力系統分為北、中、南三區廢核後北部供電缺口極為嚴重但較少人討論。

電力不足一般是檢討尖峰用電供需(功率)是否平衡,個人在本部落格曾發表兩篇文章檢視廢核後北部尖峰供需嚴重不足(詳延伸閱讀)

但電力不足亦可由全年電力供需(能量瓩-小時)角度討論本人在能源會議分組討論中發言,由全年電力供應角度申述廢核後北部地區供電嚴重不足的情況聯合報記者在會後專訪本人討論此一問題,並刊於2/6之聯合報,轉載如下: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能源會議後記(3) – 對台電之誤解


本次能源會議中,對台電抱有成見的代表不少,但許多對台電誤解之言論其實只呈現發言者本身能源知識不足個人在會議中也盡量澄清,以免錯誤言論以訛傳訛。在第二天上午的討論中某代表有一連串發言,該代表對台電無甚好評,其論點主要在於批評台電電廠“發電效率”差,其發言可歸納為以下三項: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能源會議後記(2) - 再生能源與賴清德提案


再生能源是能源會議的重頭戲,雖然再生能源只佔台灣能源占比的一個零頭,能源會議可是花很大功夫討論再生能源。

供給穩定開源議題的討論中,討論了七種再生能源: 1.太陽光電2.風力3.地熱4.生質能源5.水力6.海洋能7.氫燃料電池,最後並總結討論“整體再生能源”。能源會議代表中,有不少來自“再生能源產業”代表太陽光電產業的代表尤其多,在會中競相發言形成強大利益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