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四台電公布了104年電源開發方案,個人看了數據後真有“肝膽俱裂”之感。但次日各大報,也沒有太大危機感。
有的報標題為“缺電風險2018年將攀高”,有的報標題為“台電:4年後限電風險大增”,民眾讀起來“有感”嗎?談了半天還是“風險”,有什麼大不了?風險是表示有可能“發生”,但也有可能“不發生”。
台電新聞稿中附了一張圖: 圖中顯示的是未來十年台灣的備用容量率,大家有沒有注意到2023、2024兩年備用容量是“負值”。
個人從事電力事業三十年來,還從未見過台灣電力系統會墮落到備用容量成為“負值”的情況。負值表示限電,缺電不是什麼“風險”高低,可不可能發生的問題,負值表示缺電限電百分之百,一定會發生。
報章報導台電新聞稿時都置於內頁,如果編輯對電力真正了解,台灣將來百分之百會發生缺電、限電的可怕事實絕對應當置於頭版頭條。限電要限誰的電?今日一般家庭可以接受冰箱沒電、電梯沒電,還是冷氣沒電?醫院可以接受開刀房沒電還是加護病房沒電?要高鐵停駛還是捷運停開?一但發生無預警限電,高科技廠一整批次的產品都報銷。在電力短缺時,電力不穩必然會先發生,高科技產業能接受嗎? 環保團體最為推崇的風力、太陽能對提供“穩定”電力可是大幫倒忙。
台灣電力給國外的印象是“穩定”、“價廉”這也就是為何Google選定台灣設立亞太數據中心的原因。國外一旦發現台灣未來“必然”限電,誰還敢來台灣投資設廠?國內企業家也只好關廠,失業率攀升。百分百必然限電對國家、民生影響之重大實在無法言喻,絕對是頭等大事。
2008年馬總統上任時備用容量超過28%,下任時台灣竟然出現備用容量將成為“負值”,請給國人一個交待。
明年初總統大選,今年下半年兩黨總統候選人展開政策辯論時,能源議題絕對是最重要的民生議題,兩黨候選人應誠實面對,不能也不該迴避,要端出牛肉來,不能再打空包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