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非核家園可行嗎?


本篇文章發表於1/15科技報導(科學月刋姊妹刋物),轉載於本部落格供讀者參考。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核電一直是台灣社會極度缺乏共識的議題核一至核三廠六部機於1978年至1985年陸續完工後,因社會共識難以達成核四計劃延宕,至今尚未完工,造成我國核電建設中斷近30年。今日政府的核電政策為:(1)現有核電廠在運轉40年後除役、(2)核四是否完工商轉由公投決定。

政府的核電政策是所謂新能源政策」最重要的一環依政府宣示「新能源政策」要符合(1)不限電、(2)維持合理電價,及(3)達成對國際社會的減碳承諾三條件。


核四幾近完工,有擔當的政府本當負起責任,督導核四完工商轉,提供廉價電力促進經濟發展造福國家人民將核四是否商轉付諸公投對核四未來投下極大變數,若公投人數超過法定門檻導致核四停工,不知政府要如何解決因建廠費用3000億元泡湯,台電破產經濟衰退的局面?

設若核四停建,核一至核三廠六部機依「新能源政策」,在運轉40年後自201820258年間陸續除役,則我國在2025年即將達成「非核家園」的願望,但對台灣的衝擊如何,似較少人討論。

本文僅檢視非核家園後,台灣是否能達成前述新能源政策三條件討論廢核政策對台灣的衝擊。


(一)不限電

我國目前全年用電約2100億度其中核能發電400億度,約佔20若核一至核三不延役,如何在12年後的2025年之前,彌補因廢核而造成的400億度龐大供電缺口,實為艱鉅無比的任務不但國家人民要花數千億元的費用興建許多新電廠及液化天然氣接收港,還要確保環評、設計、採購施工試運轉各階段環環相扣不能出錯,否則很可能因工期延誤,導致大規模缺電就算廢核缺口勉強補上,若核四無法依原訂時程商轉台灣的備用容量仍將快速下降(圖一)
     

目前台灣備用容量目標值15%(全球最低),若執行非核家園政策,台灣備用容量在2015年開始即將低於15%,在2019年後的 8年間甚至會低於8%。依台灣過往經驗若備用容量率低於8%則限電無法避免,必然發生

限電對工業造成的影響極大,依國內經濟學者統計,缺電造成的損失相當於30倍的發電成本。即使僥天之幸未限電,因備用容量不足造成電壓、電頻不穩對我國工業生產尤其對高科技業產品良率影響也不容忽視。非核家園無法達成「不限電」的承諾。

(二)維持合理電價

由於未來各類電廠的固定成本、燃料成本、利率走向等變數太大,在不同假設條件之下,有許多不同發電成本數據。但爭議較小的就是暫以過去5年各種電廠每度電的平均成本為比較基礎:核能0.64元,燃煤1.55元,燃氣3.26核四廠因需要加上固定成本,假設每度電固定成本為1元,則其總成本會為1.64元。

排碳成本也有各種推估,每噸碳排500元應是合理的估計。

以下即依上述假設估計核四不商轉,現有核電廠不延役,並以燃氣取代的成本衝擊。

為何非核家園後最可能以燃氣取代核電也應予以說明政府推行「節能減碳」政策如火如荼,其後果是近年來燃煤計劃極難推動,不是卡在環評,就是卡在環保團體及地方民眾反對,最後逼出一個「燃氣最大化」政策在目前政治氛圍下,廢核後最有可能取代核電的就是最貴的天然氣電廠,以下暫以天然氣取代核能估算廢核的成本衝擊。

1)廢核四的成本

核四兩部機每年可發電200億度,如廢核四而以燃氣發電取代,每年增加成本(含碳權)為350億元(1)假設核四將於2016完工商轉,所以這筆額外成本將由2016年起持續40年。

2)核一至核三不予延役,而以燃氣取代的成本

依上述發電及碳排成本估計,2018年核一廠1號機除役發電成本將增加150億元一直到2025年核三廠2號機除役,發電成本將增加1150億元(2),成本衝擊將持續20年。

1)、(2)兩項數據相加可得圖二

                         
   圖二:非核家園發電成本衝擊。



廢核的代價是在2025年每年發電成本將爆增1500億元

每年1,500億元是什麼意思?2008年金融危機時,政府推出消費券全國人民每人可領取3,600元,3口之家近11,000消費券總預算約830億元廢核後發電成本增加1,500億元表示每個家庭每年要多負擔20,000元發電成本其中5,000元將出現在家庭電費帳單,5,000元因便利商店百貨公司及電影院等服務業營運成本增加,而表現在物價上漲另外10,000元將表現在工業界總體成本上升800億元,許多保2、保3的產業將失去國際競爭性,不是倒閉就是移往國外,表現在全民失業率的上升。

廢核何能達到「電價合理化」的目標?

(三)達成國際減碳承諾

因二氧化碳排放可能造成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台灣政府不落人後的提出雄心勃勃,但絕無可能達成的減碳目標:2020年碳排回到2005年水平,2025年回到2000年水準。

2000年來,雖然台灣經濟發展趨緩,但就電力而言,2012年與2000年相較用電仍增加了35%,增加的全部是火力發電若依此趨勢2025年用電量將高於2000年的70%,但勿忘2000年時有3座核電廠六部機,提供了25%的無碳電力,2025年不但用電增加約70%,當年正好現有核能機組全數除役,若核四也不運轉,台灣將真正達到非核家園。因再生能源不成氣候電力九成以上將由火力發電提供(2000年原有的25%核電也將由火力發電取代),碳排至少加倍,何言2025年碳排回到2000年水平?

以上討論集中於電力部門,但以台灣而言,電力部門碳排超過全國碳排之半,若2025年碳排要回到2000年水平,但因達成非核家園電力部門碳排加倍,則除非關閉全國工廠,交通全面停擺,否則何有可能達到減碳目標?實際上即使核四順利商轉,現有核能電廠全部延役,也不可能達到政府的減碳目標但至少我國碳排大減我國出口商品受國際抵制的機會也大減。

目前三座核能電廠每年發電400億度,核四兩部機可發200億度,這600億度的無碳能量若由燃煤及燃氣取代則每年碳排將分別增加5,400萬噸及2,700萬噸。目前全國每年交通碳排約3300萬噸,表示若全國交通停擺,其減碳量尚少於以燃煤發電取代核能所增加的碳排,略大於以燃氣發電取代核能所增加的碳排。

經以上簡單分析即可看出若全面推動「非核家園」政策政府宣示的新能源政策三條件:(1)不限電、(2)維持合理電價、(3)達成對國際社會的減碳承諾,無一可以達成對我國經濟的衝擊既深且鉅


我國國民生產總值約14兆元其中能源佔了2兆元,能源政策對我國經濟影響重大。可嘆的是,一般人民對核能的重要性缺乏認知,更受媒體誤導的影響,反核竟成了全民運動

反對黨原有反核黨綱,執政黨能源政策竟也隨之起舞能源政策攸關國家前途,全民福祉,政治人物應以國家社稷為重,勿將能源政策作為政治鬥爭工具,否則因政黨惡鬥,推行非核政策,必使國家沉淪,全民陪葬





(1): 核四兩部機每年可發電200億度,燃氣較核四每度發電成本貴1.62以燃氣取代成本增加324億元燃氣每度電碳排約0.41公斤,200億度電每年碳排820萬噸。以每噸碳權500元計算,碳權41億元,以燃氣代核四每年增加成本369億元,取整數約350億元。

(2): 現有核電廠每年可發電400億度,燃氣較現有核電廠每度發電成本貴2.62以燃氣取代成本增加1048億元燃氣每度電碳排約0.41公斤,400億度電每年碳排1640萬噸。以每噸碳權500元計算,碳權82億元,以燃氣代現有核電廠每年增加成本1130億元,取整數約1150億元。



4 則留言:

  1. 您好,個人有個問題想詢問,那就是如果要繼續發展核能,如何面對《環境基本法》?
    畢竟非和家園是國會正式立法的,在《環境基本法》中就明文規定,既然這條法律會成功立法,表示當年朝野間也已達成共識,
    目前應該沒人不認同非核家園,只是要「立即廢核」還是「逐步廢核」的差別而已。
    如果依您的建議,繼續讓核一到核三延役,並且核四商轉,那如何面對這個法條的檢驗?
    畢竟國會立了法,政府就該執行,否則就是未依法行政,如果連國會正式立法都可以不當一回事,我國將不再是民主法治的國家。

    回覆刪除
    回覆
    1. 法律不是不能改,如果是因為錯誤認知而立的法更應該改,世界各國修正錯誤法律的例子極多。

      刪除
  2. 另外想請問,當初為什麼要設定核電廠壽命是40年?既然會設40一定有其考量,我個人認為要不要延役都無所謂,但即使能更新設備讓現有核電廠繼續運轉,還是不能改變它已經超過40年的事實。
    舉例一般的RC房屋壽命為50年好了,你可以說你維護得很好,超過50年仍然安全,但房屋的鋼筋等基礎結構,這不太可能更新,即使是補強工程也可能無法更新到,想想用了50年的鋼筋,安全性能與新建好的時候一樣好嗎?
    或許這也是馬總統不延役核電廠的原因,希望以上問題能協助解答,老舊核電廠延役,其建築結購等是否能與剛完工的時後相等或退化範圍在可接受的範圍?
    畢竟核電廠是國家重要建設,如果結構本身不安全,問題是很大的。謝謝解惑。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你提到的並不是新問題,全世界各國都已考慮。由美國核管會(NRC)批准大多數核電廠延役的事實,證明你所擔心的並不是問題。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