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緯釋股,離岸風電一葉知秋
本篇發布於風傳媒:上緯釋股,離岸風電一葉知秋
https://www.storm.mg/article/1413526?srcid=7777772e73746f726d2e6d675f35363138653038323436323861323165_1561344099
上週五午夜,上緯投控宣布 100% 賣出上緯新能源股份,以及子公司海能風場持股。
上緯公司是台灣離岸風電的標桿公司,兩年前在苗栗外海建造了台灣 第一個離岸風電示範風機。在去年離岸風電兩階段招標時, 又是唯一得標的國內民營公司(另兩家得標的國內公司為台電與中鋼 )。上緯一直是經濟部拿來吹噓的國內模範離岸風電公司。這麼重要 的一個標桿公司為何全面出脫離岸風電相關持股,說不玩就不玩了。 害得週五股市開盤後,離岸風電概念股一片慘綠。不是大掃蔡政府及 經濟部面子?
上緯為何不完了?個人以為有幾點理由:
首先,上緯得標的標案,經濟部有很嚴重的圖利問題:該標案沒有國 產化要求,但享有為國産化任務而製定的高費率。
經濟部在辯護其遴選費率較競標費率高出一倍以上的主要説辭為前者 有國産化任務,後者沒有,顯然依經濟部認知,推行國產化不是免費 的午餐,廠商因此是要付出額外代價,廠商說法也相同。換句話說, 有無國産化要求對躉購費率有很大的影響,沒有國産化任務的標案, 其躉購費率應該遠低於有國産化要求的標案。
但大家若細察2018年4月份的遴選標案,其實分為兩種,在20 20前完工的標案沒有國產化要求,之後年度完工的標案則有國產化 要求。
2018年底政府在未與漁會達成協議前就違法與廠商簽約的兩個標 案(其中之一為上緯)就正是2020年完工,沒有國產化要求的兩 個標案。但這兩標案的躉購費率為每度5.8元, 猶高於其他有國產化要求標案5.5元費率,這就明顯構成圖利。 經濟部明知這兩個廠商成本較低,但仍給予要負担國産化任務廠商類 似的高費率,是個未來極可能遭監察院彈劾的重大案件,本標案是否 能順利進行充滿變數。
其次,明年極可能政黨輪替,新政府上台後為何要替蔡政府背黑鍋, 執行前朝留下離岸風電這個爛攤子?最可能的作法是解約。就算不解 约,在離岸風電內情披露,全民憤慨的排山壓力下,也必然大幅調降 費率。不論走上那條路,都將導致工程停頓,纏訟經年。 大公司有本錢拖,小公司恐怕就將「中道崩俎」。為免夜長夢多, 現在將股權釋出,現金落袋,恐怕是最保險的作法。
再來,在政府一次釋出550萬瓩(5.5GW)離岸風電標案後, 風力加上太陽光電的裝置容量已超過台灣冬季尖峰用電,台灣再生能 源裝置早以碰頂,未來根本沒有離岸風電標案。蔡政府的的謂進行2 025年後第三階段離岸風電標案只是自欺欺人。上緯早看出「 前途無亮」,不如現在見好就收。
此次上緯釋股完全証實梁敬思董事長對於目前離岸風電「沒有股權轉 讓限制」的警告,梁董擔心的是「邊蓋風場邊釋股」,那想到上緯「 未蓋風場先釋股」,玩的是民眾最痛恨的販賣「權利金」 買空賣空的金融遊戲。其權利金販售金額竟高達美金億元。大家不要 以為事不關己,買方付出的權力金可要由將來民眾付的電費回收, 換句話說,全台灣每人為了上緯釋股得付出100元。上緯本來在此 最小標案之持股也極有限。全國每個家庭就等著為離岸風電付出20 萬元代價吧。
上緯釋股暴露了離岸風電的諸多問題,離岸風電真走得下去嗎?上緯 釋股,離岸風電一葉知秋。
BBC Future的一篇文章:人類面臨的最大能源挑戰是什麼?內文預測:"到2050年,我們仍將從石化燃料中獲得75%的能源。
回覆刪除各國認識再生能源好處後,各自研究發展,基於各國不同的背景及考量,採取不同的政策及方式。整體說來,歐盟國家對綠色能源的開發比較堅定積極,歐盟再生能源主要以風力、太陽能及生質能發電為主。別忘了:傳統的水力發電也是再生能源的一員,它是技術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據2004年統計,世界上大約有五分之一的電力供應是來自水力發電,至2011年則下降至16%。台灣缺煤,但水最多!為甚麼不多建水庫,把水儲存起來,可以像北歐瑞典、瑞士一樣,發展水力發電,再好好計算各地水紋高度,配合廣修水利工程,期望可以像大禹治水一樣,一舉把水災與旱災同時解決。
去年台灣水力發電占比約1%,依台灣地理條件,已經無開發大型水力發電廠的可能性。
刪除